文:未晞

时至今日,美国仍在为前两年的疯狂印钞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公开数据显示,自2021年8月以来,美国通胀率6连涨,由8月份的5.3%,飙升到今年2月份的7.9%。“新债王”冈拉克3月10日表示,美国的通胀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今年美国的通胀率可能高达10%,存在失控的风险,并对美国债券市场带来压力。

在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美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创下1981年12月以来的新高(创下40年新高)。

不得不说的是,受美国通胀溢出效应影响,世界各国的通胀也“高烧不退”,且存在失控风险。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2月,德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荷兰、阿根廷、南非等近百个国家的通胀率都创下新高,超过5%,已经可断定为相对恶性、严重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前段时间,我国果蔬价格也大幅上涨,就连黄瓜等普通蔬菜也涨至6.5元/公斤。对此,不少居民表示,今年物价上涨严重,甚至蔬菜水果都成了奢侈品。但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我们不得不保持一定的支出,也因此压力增加了不少。

过去每个月还清房贷和车贷后,剩下的钱还是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开销,而现在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以前每周还能下馆子,现在只能尽量在家吃,以至于很多人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作为普通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经济大环境不稳定、以及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很难赚钱,而且我们赚的钱也很容易被稀释。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我先不谈我们普通人应该做什么?我们先谈谈我们普通人不应该做哪些事,少走弯路本身也是一种成长。从2022年的现状来看,最好不要做这4件事。

不要盲目炒股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尽管股市随着全球通胀发展良好,但也是短期的。任何行业良好发展的前提都必须是社会稳定。很多人认为,在通胀周期内,投资股票、期货、基金等高收益投资品可以跑赢通胀。

但实际上,高回报带来高风险。尤其是在通胀周期中,如果货币政策突然收紧,盲目投资高收益品种的人,很可能带来的不是资金贬值,而是缩水。要知道,真正的牛市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不要投资房子

随着中央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大部分三四线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上有着大量的现房。在一段时间之内,价格可能相对优惠,但是入手之后很可能成为最后一任“接盘侠”。毕竟,上头还有限贷限购这条政策,房子一旦购入,再想出手会变得比较困难。

根据未来政策的趋势,国家提倡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肯定会出台更多政策限制房地产投资。这个时候,如果投资房地产,无疑是是跟大政策背道而行。同时,未来只有10%的城市里10%的房子可以跑赢通货膨胀,如果想要利用投资房产来实现资产暴利的话,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不要去重资产创业

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万物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千万不要认为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一个机会。因为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背后,实际上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也是会同比上涨的,甚至于会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创业无疑于是白白的烧钱而已。

如今,我们市场上的很多企业都走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当中,从供应给端来看,商品原材料的价格确实是在不断地发生涨幅。而从需求端来看,同步上涨的商品价格则是会极大程度地限制商品的销量,像是一些市场当中的非刚需商品,更是无人问津。企业无异于面临着双重的挤压。

对此,有人说,可以多人合股,一起做一番事业。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合伙创业的风险也不算小,何况在疫情还未明朗,通胀已在眼前的局势之下。应对目前环境的建议是,尽量保住自己手上已有的资产,同时稳扎稳打,别想着赚快钱而去创业。

不要盲目借钱扩张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市场在膨胀,物价在上涨,货币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贬值。这个时候借钱倒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毕竟多出来的钱总是要找个地方去的。有些人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等,就会在这时候借一堆钱,反正货币已经贬值了,钱不值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繁荣时期,如果你适度借贷和投资,你可以通过杠杆效应,迅速增加你的财富。但2022年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盲目借贷扩张的风险将是巨大的。货币大放水,我们借款、融资会变得更加的容易。在这一点上,我们往往头脑发热,盲目举债创业或扩大投资。但放出来的水迟早会被收回。

而且,借钱不还不仅仅影响自身,家人也会跟着受罪。万一成为“老赖”,子女想出国或者考事业单位,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凡事不能想着侥幸,越是经济不好,就越要稳住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飘摇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如今,已经进入了2022年,一些专家学者对2022年的经济保持乐观的态度,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需要再观望一段时间的。因为通货膨胀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这就需要民众理性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至于一些投资,就暂且不要尝试。如果实在担心的没有办法可以尝试着购买点白银黄金,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市场中的硬通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