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分析:

美元的持续走强已经对全球资产价格产生冲击。通胀的持续高位及美联储鹰派的言论带动美债收益率上行,并引发美元持续走强,权益资产价格下跌且波动增加。

国内也出现股汇双杀的走势,经济复苏的担忧及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是主因。虽然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市场预期,但疫情对实体经济复苏的冲击仍在继续中,是否会对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产生负面影响仍需要观察;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所引发的人民币贬值预计短期难以消除,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开始跟随美债收益率上涨,将对成长板块形成抑制。

A股风险溢价指标回到相对高位,中期配置价值凸显,但短期宏观层面的风险也需要防范。站在2-3年的角度,A股配置价值不断增加,指数的风险溢价指标回到合理位置,意味着未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增加;但短期中美利差分化的风险(人民币贬值)、国内疫情的冲击等宏观层面的不确定因素不好预测。

供给冲击逐步减弱,需求端的担忧及美元强势将对商品短期形成抑制,国内商品在“稳增长预期”与“弱需求现实”的博弈中走势偏弱

配置建议:

【A股】谨慎配置,短期宏观层面的风险需要防范。以均衡配置为主,继续围绕稳增长,低估值板块进行配置;另外,如果国内宏观层面改变超预期,则可适度关注盈利能力仍然突出的板块;

【债券】利率债:短期继续看多、中期谨慎;信用债:短期看多。利率债虽然短期看多,但是不同期限走势分化,短久期适度占优;信用债上周延续反弹,信用利差大幅回落,继续关注景气度较好的行业;

【商品】商品关注需求变化,国内价格结构分化。短期需要关注需求下降对于金属、能源的冲击;农产品价格仍具有较强支撑;国内商品在政策预期和需求疲软中博弈。

风险提示:美元走强、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

一、海外宏观周度观察

3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略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继续下降。数据层面来看,美国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为18.4万,较上周的18.6万有所下降。3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43.1万,低于市场预期的49万,但与预期差距较小。3月失业率录得3.6%,好于市场预期的3.7%,同时,2022年3月失业率为2020年3月以来新低,已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

海外主要经济体发布鹰派言论,抗通胀是其货币政策的主要出发点。美联储官员表示将迅速加息,在适当情况下实施紧缩政策,并表示希望看到通胀下降的实际进展,个别官员甚至建议5月加息75bp。英国央行与欧洲央行也发表类似的鹰派言论,短期来看,高企的通胀压力是主要经济体制定货币政策的首要考量因素。

二、国内宏观周度观察

经济数据

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长4.8%,属于预期中的回落。从结构来看,表现偏强的是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与出口,表现偏差的是地产、消费、进口与就业,国内疫情频发和严格的防疫政策是影响一季度经济的主要因素。后续需紧盯4月政治局会议,尤其是重点关注5.5%的GDP 目标是否下调,以及还有哪些刺激经济的组合拳。

生产数据

工业生产继续升温,房地产继续低迷。粗钢数据显示,国内粗钢产量小幅回暖,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政策已迎来转向,“因城施策”政策不断出台,但实际销售数据仍低迷。

物价及CPI变化趋势

主要消费品价格较上周持平,猪肉价格继续回落。当周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前一周持平,蔬菜价格与禽类价格小幅回落,蛋类价格较前一周有所回升;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猪粮比价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三、大类资产周度观察

股票市场

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多数下跌,市场震荡加剧。美债收益率继续攀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接近3.0%。美国三大股指全面回落,工业、金融业个股表现相对较优。受财报数据不及预期影响,奈飞、脸书继续出现明显回撤,谷歌、苹果等大型公司的波动进一步加剧,显示目前美股市场的压力已经从二三线资产逐步向各行业核心资产传导。考虑到现阶段美股估值水平仍然较高,美债收益率曲线也出现倒挂,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不少公司新一期财报数据承压,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明显上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股大盘还将出现波动。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全线收跌,其他服务与可选消费表现占优。从主要指数走势来看,上证50与科创50跌幅相对较小,创业板指数表现较弱,市场轮动节奏加快。风格表现来看,其他服务和可选消费、大盘、低市盈率占优。

LPR降息落空,25bp的降准相对克制,低于预期的货币宽松政策进一步冲击市场情绪,同时市场面临以下风险:海外利率不断走高打压成长板块、国内疫情冲击实体经济、海外央行紧缩制约于国内政策空间。市场情绪相对脆弱,货币端的宽松固然重要,但对于市场而言,货币政策发力已不是重点,核心更多在于内生性信用扩张能否实现。在外紧内松环境下,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更好直接传导到实体经济更为关键,即实体经济内部信用传导链条的打通是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市场情绪的重点。

上周A股行业普遍收跌,纺织服装、电力及公用事业与食品饮料等行业涨幅居前。本周31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仅1个行业上涨,从板块表现来看,纺织服装、电力及公用事业、食品饮料与家电等行业涨幅居前,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与煤炭等行业跌幅居前。前期表现强势的煤炭在上周大幅回调,稳增长相关板块跌幅居前。展望下一个阶段,由于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恢复还需要时间,较低的估值以及供给侧(集中度提升)变化的周期板块仍将取得较好收益。

债券市场

上周债券市场表现分化,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3月社融数据超预期短期整体利多债市,随着LPR降低预期落空,信用债上周延续反弹,相对利率债取得较好表现。央行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短期利率债继续看多;中期视角,海外利率上行将抑制国内利率向下,疫情影响逐渐消化后实体经济也有望迎来反弹修复,维持利率债谨慎配置的观点。上周信用债市场利差较前一周大幅回落,继续关注景气度较好的行业。

当前整体债市走势分歧较大,看多的认为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为了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标,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这将推动债市继续走好;看空的认为经济下行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货币宽松,而是疫情冲击和信心不足,考虑到海外利率上涨的压力,央行继续宽松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况且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数据也将逐步触底反弹。对于债市走势,我们维持短期继续看多、中期谨慎的观点。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00亿元,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隔夜拆解利率与7天拆解利率小幅下行,市场资金面充足。

商品市场

上周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国内商品价格表现分化。受美元走强及需求下滑的影响,上周海外商品价格普遍回落。目前来看,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已经从俄乌冲击引发的供给侧担忧逐步转移至高通胀是否会引发经济下滑的担忧;此外,叠加美债收益率走强带来的美元强势,进一步打压商品价格。预计短期商品价格将呈现高位震荡的走势,需要关注宏观经济数据的影响;

国内商品继续在政策预期和需求疲软中博弈,关注供需。随着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地,整体生产不断恢复中,供应链的环节也将逐步缓和,一些影响供给端的因素也将逐步缓解;但下游需求并没有太大恢复,国内商品仍然整体呈现出“短期需求不足+未来政策刺激需求增加”的博弈中,分化加剧。

赵先卫

投资有风险,资讯仅供参考,以上信息来自上市公司,上述所列示涉及上市公司仅作为陈述其公司动态,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