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2023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沪指也重新站上3100点,A股可谓迎来“开门红”。而在基金发行市场方面,1月3日,也有十余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多达20只新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同步发售,还有十余只产品等候入场,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掌舵”产品。展望新一年基金发行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新基金的发行或会较2022年升温,同时有望出现“开门红”趋势。


(资料图)

2023年首个交易日,易方达、广发、华夏等17家基金管理人旗下“一大波”新基齐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月3日,包括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华夏景气成长一年持有混合发起式、鹏华睿进一年持有期混合等在内的共20只新基金同步发售,对比2022年首个交易日的18只基金同步发行有小幅增长。具体到产品类型看,包含12只混合型基金、4只债券型基金、3只指数型基金以及1只QDII基金。

从拟任“舵手”来看,部分基金公司也派出旗下“精兵强将”。例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手握百亿规模,证券从业年限长达11年的吴远怡,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吴远怡的在管规模达162.26亿元,当前在管产品共计4只。此外,鹏华睿进一年持有期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朱睿,其证券从业年限也长达10年。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朱睿的管理规模达74.64亿元。

整体来看,上述产品的募集周期多集中在半个月至1个月不等,其中,华安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募集期最短,仅7个工作日,拟在1月11日结募。此外,也有个别产品的募集周期长达3个月,如华安慧心楚选配置三年持有混合(FOF)的结募日为4月3日。

针对多家基金管理人集中在新年首个交易日发售新基金的原因,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自2022年11月以来,市场回暖迹象已逐步显现,此时发售基金一方面展现了基金经理对新的一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在销售渠道的大力支持下,有望出现“开门红”趋势。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在低位布局或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收益体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由于2022年股市整体表现较差,多数基金亏损,导致新基金发行遇冷,而这也和市场大环境有关。新年伊始,新基金集中排队发行,或有望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但也有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旗下产品新年首个交易日新基金的募集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其中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公募赚钱效应等因素。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当前,1月还有12只新基金等候入场,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新品。例如,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股票将在1月9日-13日期间发售,拟任“舵手”为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

回顾2022年,在市场震荡不断的背景下,基金发行频频遇冷,2023年基金发行市场会否好转?杨德龙认为,预计A股在2023年会走出结构性牛市的行情,在经济复苏、消费回升的背景下,A股的表现值得期待,基于这一条件,2023年新基金的发行或也有望升温。

陈雳也认为,2023年基金发行市场或会较2022年有所好转。“首先,从市场成交额来看,已处于近五年内的低位,且随着市场情绪的修复,资本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有利于新基发行。其次,国家对经济稳增长政策的不断优化成为了市场经济回暖的中流砥柱,为新基发行创造了良好的资金流动性环境。”

“2023年新基发行量会迎来小幅度提升,并且权益类基金的占比将有所增加,主要是考虑到当前经济复苏力度的提升,叠加稳增长政策落地后经济效益的逐步显现,这些都将对A股市场盈利增速带来积极影响。”陈雳如是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