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理念提出已近十年,是保险由风险等量管理进化的必然,也是中国银保监会作为当下工作的指导改革,发展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

所谓保险的风险减量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如此便可以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而传统保险的风险管理多属于风险等量管理产品,只对已然发生的事故进行理赔服务。风险减量管理无疑更考验险企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且要求保险公司不再是被动理赔人,更是驱动风险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向事前的进化发展。

一、理论的进化


【资料图】

近10年来,我国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保险业“国十条”,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出台促进保险行业快速增长。2021年在新冠疫情和车险综改的背景下,保费收入逐年递增的态势被打破,全年总保费为44900亿元,同比下降357亿元,2022年预计下滑400亿以上(数据未出)。

财产保险是最早积累大数据,最早运用风险准确定价的金融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充分竞争市场。

它是天生具备风险厌恶性质的,早期财险公司专门设有防灾防损部门,专注与政府、农业、工商配合主动防灾降损,即是风险减量管理,在消防、交通、农业、航空等行业发挥了极为积极的社会管理职能,后期保险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市场主体均陷入了营销前端竞争的粗放式发展中,恰逢中国经济改革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保费大规模攀升掩盖了发展中的问题,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速回落,保费规模下降及各种绝对赔款上升,财险公司急需通过风险减量来增强盈利能力、增强细分行业定价能力,其中困扰财产保险公司的营运车保险尤为突出。营运车市场规模大、同时带动优质非车险,诸如:承运人责任、水险、意外险、健康险等增加,既是省级以下各级经营单元日常流水业务,也是其他业务的有力抓手,但是营运车市场目前“两客一危一重”由于政府干预强、赔付率尚可,但面临同业主体的主动竞争存量尚不易保持,增量更是没有把握没有主动权。重载及其他营运车赔付率更是居高不下。

风险减量保险从理论已经进入到实践阶段,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保险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车辆保险的风险减量实践中出现一批科技企业,如美国的律商资讯、特斯拉,中国的中交兴路、所托瑞安、向南物联等,他们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硬件智能主防等不同的技术路径在涉入风险主动管理、在其他险种,如建工险、水险、安责险也有科技实践。

二、模式的创新与机遇

首先,未来保险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实现从关注“保险产品”到关注“客户体验”、“客户收益”和社会福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将完善客户体验作为创新的着眼点和核心诉求。从实现的路径看,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

其次,保险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从一种更加制度的平台走向更加技术的平台,即从更多地依赖法律法规的经营和管理,逐步过渡到更多地以技术为手段,去发现并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全面提高实现集合风险管理的效率。这种变化不仅挑战了管理能力,更是挑战了传统经营理念,需要基于技术的治理模式。

传统保险的创新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我有啥我干啥”的内向型思维,在传统经营范畴,如产品、理赔和服务等领域,开展创新活动,这种创新往往是局部的、局限的和不彻底的。未来的创新更多的是“你有啥我就有啥”的外向型,是跨界和融合的创新,并顺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以客户消费价值链,另一个是以保险经营价值链。这种创新可能改变保险的传统存在方式和形态。

保险的模式创新,从形态上将沿着产品的“点时代”,到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链时代”,再到场景的“景时代”,最后过渡到生态圈的“圈时代”。这种演进过程,改变的不仅是保险经营模式,而是存在的形态与方式,是行业的理念和境界。同时,挑战行业的开放心态、学习能力和融合智慧。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对“时空”的认识和利用,特别是维基技术、平台化和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了集合的进化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实现可能。未来,将从一种被动和粗放的集合,走向一种更加自主、自愿和自觉的集合,最终进入“互联网+保险”的交互型保险2.0或3.0时代。

以人工智能将成为专业的新技术的形式,会极大促进“后定价”、“混合定价”,甚至是“一车一价”实现,并在保险核保、理赔、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和反欺诈等领域产生迭代性影响。

此类智能分析和过程干预可将降赔结果及提高风险预测准确性至79%,让车主在良好驾驶行为中获益成为可能,对于行业生态圈将起到直接的安全提升和经济效益。

以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组成的安全降低赔付能力,直接促进保险行业降低赔付的目标,更是财险公司经营风险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作者:向南科技曾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