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规律从未改变:


(相关资料图)

收入>支出,产生净收入,形成存款;

收入<支出,储蓄就会减少或通过借款来补充资金。

此外,一个人如果有资产,还能通过卖资产补充资金。但如果无资产可卖,也借不到债了,就会违约。甲之债务对应的是乙之资产,一方债务违约,必然导致另一方资产减少,资产减少,收入也受影响,从而出现连锁反应。

为避免连锁反应发生,央行有权将利率降低,甚至变为零,以减轻债务方的还款压力。而债权方,就无法因持有债务获得维持购买力的回报。债务方会想方设法收回现金,最好的方式便是将债务资产卖掉。这些债务资产就像一颗雷,引线还在烧,只不过在不同的人之间来回转手罢了。

债,总归要还。

如果是一个国家,且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这个国家就能无限印钞稀释债务;如果债务是以储备货币计价,且没有足够的储备货币来偿还债务,同时又需要从只接受储备货币的卖家那买东西,这个国家就会破产。

比如,斯里兰卡,一方面需要美元还外债,另一方面又需要美元买粮食,所以破产了;而俄罗斯并不需要美元来还外债,也不需要美元买粮食,所以不会凉。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有能力从不同的卖家手中买到自己所需的原材料、粮食、资源,那我们也能很硬气;若不能,就还是低调发育比较好。

回到最初:

人们以物易物。

货币出现,成为储存购买力的媒介。

人们发现其他储存购买力的媒介,比如黄金、字画、紫砂壶、房地产、股票等,它们不但能储存购买力,还能升值,于是都将货币换成这些资产。

人们发现只要持有资产的收益大于承担债务的成本,就能获利,于是部分人开始借钱买资产。

到了第四阶段,出现了两个群体:借入资本的群体,借出资本的群体。

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还不起?大部分人认为问题出在借入资本的群体,他们的支出>收入,还不上钱了,所以出问题。比如,日本的庞大债务,一旦加息,还债压力增大,就会出问题。

卖不掉?借出资本的群体,他们的初衷是将钱贷出去,未来就能回收更多资金买更多商品和服务。但贷款人慢慢发现,债务资产带来的收益并不能换来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购买力还会大不如前。这时债务资产的持有方就会出售债务资产,将其换为更能保值的其他资产,或者换成他国货币和资产。

当大量的债务资产选择卖出时,大家发现债务资产已经庞大到无以复加,根本卖不掉。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提供流动性,也没有足够的商品和服务能匹配债务资产;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持有债务资产要吃亏,因此市场上没有人愿意用现金、商品、服务来交换债务资产。所以,“卖不掉”才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根源,而这个时间点常常发生在“还不起”之前,哪怕没有出现违约,债务危机依然会出现。

当债务持有方开始将大量债务资产卖出的那一刻,危机就已经注定要发生了。

债,总归要还,总归能还。

但债务资产,未必想卖能就卖掉。

祝大家生活愉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