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有年轻人还不起房贷,断供的新闻,这几天特别多,有几天都成为一种趋势,最凶猛的时候,还看到有人分享一张图,列举每个省市断供的数量,未知真假,也就不随便分享,这种故事,看到标题就心塞,一般都不会点击进去。

半年前,有人在知乎问,说在电影《大空头》里面有段情节,好几个主角都在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到,房贷和还贷之间的不正常,于是不约而同采取了看空的策略,甚至不惜提前多付出很多手续费,等待经济泡沫破灭的那一刻。那个知乎的问题就是,我现在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看到有些奇怪的买房卖房和还房贷的趋势,能不能学习里面的角色,买空卖空操作一把,赚取利益呢?

有个常识,在我国是不允许卖空。最多可以去买一些有买空策略的基金。


(资料图)

先别管什么基金,去年咱们认识的那些股神大拿们,在私募基金上赔了多少钱?

《大空头》根据同名书籍改编,一部电影,戏剧感冲突感,会让人在看到最后的时候,有爽片感。主人公力排众议,得出和市场完全不同的结论,最后赚了一大笔钱,电影在这个节点结束了。

生活可没有这样结束,电影角色的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的确靠做空操作,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上赚了不少钱。

我们可以在这句话的背后,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主角差不多是在2005年就开始唱衰的,他要生扛三年,才能验证自己的理论,在这三年,要靠真金白银、讽刺白眼过活,没一点定律和家产,谁都熬不到赚钱的那一刻,凭这三年的硬扛,就排除了99%的普通人;可能还真是主角自己的性格有问题,脑中可以屏蔽掉舆论和股东们的疯狂投诉。

电影在主角们赚钱的时候,结束放映;生活原型还好好活到了现在,他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关闭了自己的基金。等于是半退休的状态,原因是受不了股东们要求继续赚钱的压力。

以上观察,都是只言片语和消息的层层下放,谈不上投资引导和金融逻辑,也就是把电影看得更细的地步。

最近他又火了,在Tik Tok上有人总结他近期各种言论,又在预言新的经济危机,其中一段视频把他总结为“指引衰退的人”(“recession man”),获得了1.5万个赞。

此人一直有话说,较近的如2017年警告全球金融体系将崩溃;

去年夏天他警告称市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投机泡沫”中,并警告涌入抱团股和加密货币的散户投资者,他们正面临一场规模堪称“崩盘之母”的大崩盘。是不是被他给说对了?

今年5月下旬,伯里又发布了一则神秘推文,警告类似2008年那样的危机可能重演,说“(现在)就像在看一场飞机失事,很痛苦,一点也不好玩”。

伯里没有进一步解释,并且这条推文随后就被删除。

一年前,他也同样未对“崩盘之母”的推文做出明确解释。

趋势是对的,但节奏没人能特别准确把握。

《大空头》这部电影和小说最大意义是给出一些生活上的启迪,并非手把手教你发大财的教育视频(类似很多视频课程反而是真正的大骗子)

回到知乎上那个有点无厘头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了身边朋友,资产缩水、投资失败、事业不顺、买房无望的各种迹象,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可以扭转乾坤呢?

如果是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这么回答我自己。

第一:不要想着扭转乾坤、从中获利、别默认自己就是独特的那一个天选之子,可以逃脱经济大趋势之下的大概率;

第二:不要负债、不要借贷,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节衣缩食,甚至可以对自己更好一点。这个点有违常识,更好一点不是奢靡浪费,而是在平常消费的等级上稍微升级一下,目的是让人心情舒畅,充分休息,在最恰当的时候可以有恰当判断的脑子。

很多人,在未来收入不明的情况下,匆忙消费降级,弄出一堆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缠,吃便宜货得肠胃炎住医院;省路费不想打的,错过重要会议;

大热天不肯买原价冰可乐郁闷一整天。抠抠搜搜的消费,只会硬来拮拮据据的生活。只要不借助杠杆乱投资不负债,真花不了多少钱。

第三:把《大空头》等金融题材电影,当成是娱乐向的影视消费,人生哲理上会有启迪,生活操作上另当别论。人家买空卖空的具体操作,电影是不会呈现,一旦呈现就会极度的专业且枯燥,除非真有志向朝金融领域学习,那么第一步,绝不是去看《大空头》《中国合伙人》《天道》,而是下载上证500家公司的年报,从头到尾扫一遍,看看自己能否有阅读完的能力。

真的有朋友进入股市几十年,一份完整的年报都没看过,只会问他心中当下的股神:“有没有推荐的股票代码啊?”

这样的人

不是韭菜,谁是韭菜呢?

别说《大空头》电影,一些理财金融书籍,最大的作用,其实是马后炮的金句选和江湖传奇的爽文传记。

一旦想引用到生活中来,中途八万个坑,等着我们去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