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纲:

1、美国10月通胀回落,引发美联储加息政策将转向的乐观判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以为美联储的加息力度会因一个月的CPI数据而减弱,这极大概率可能是误判;

3、美联储官员对市场因10月份通胀对美元加息转向的预期做出了警告性的回应;

4、美联储还有2-3次加息机会,目标利息在5%左右。

一、美国10月通胀回落,引发美联储加息政策将转向的乐观判断

11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大大低于预期的美国通胀数据之后,当天的市场显示出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加息将迎来转折点的迹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攀升超过 700 点;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上涨 3.3%;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飙升超过 4.5%。

在美国股市大涨之时,美元指数迎来大跌,从11月9日的110.835一路狂跌到11月12日的106.153,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了4.22%。14日美元指数才有所反弹,11日下午5点反弹至106.698,也仅比12日上涨了0.5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受这个消息的刺激,连涨三天,10日涨0.78%,11日涨1.09%,截止14日周一下午5点,又涨了0.87%。三个交易日,猛涨2.77%,主要是市场判断,10月份出人意料回落的通胀数据,能大大缓和美联储在12月份的加息力度,美元的加息步伐也会因为通胀比预期回落的要快而会提前结束。

根据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10月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大大低于预期,CPI同比上涨7.7%,较9月份的涨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则较上个月的环比涨幅扩大了0.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均低于 Refinitiv 经济学家预测的同比上涨8%和环比上升0.5%结果,很多人判断,这对于美联储试图通过一系列激进的加息来控制失控的通胀而言可能是一个令人放心的迹象。毕竟这是自今年1月份以来最大幅度的年度通货膨胀率回落数据。

在低于预期的通胀报告发布后,市场可能对美联储12月份以及2023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如何反应,是减少加息幅度、提前停止加息,或是继续原有的加息力度,莫衷一是。但市场的反应可以看到人们被通胀降低与美元加息之间的关联弄得头晕目眩。

二、以为美联储的加息力度会因一个月的CPI数据而减弱,这极大概率可能是误判

我们仔细观察今年以来的美国通胀数据和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我们就会发现,以为美联储的加息力度会因一个月的CPI数据而减弱,这极大概率可能是误判。在如何控制美国过热的经济上,美联储还有非常、非常长的路要走。如果美联储提前踩下美元加息的刹车踏板,有可能导致通胀问题会持续很长时间干扰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一、事实上市场包括美联储已经误判过一次。美联储3月份加息0.25%之后,4月份的CPI就迎来了加息之后的第一次回落,从3月份的8.5%回落到8.3%,当时的市场也判断为加息对市场产生影响,导致美联储在5月份第二次加息时做出了错误判断,放弃了75个基点的方案,通过了轻柔的50个基点加息。结果此后的5月份通胀又反弹到8.6%,6月份更是创下新高上涨到9.1%。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美联储误判了4月份CPI的暗示的趋势,不可能在评估10月份的通胀指标时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

第二、美国10月份通胀低于预期,不是市场的错误,是制作预期数据分析师的错误。

我特意在“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与美国基准利率上限”曲线图里,放上了2021-2022两年的美国CPI同比涨幅数据,为的是让大家能够直观地观察到,CPI的环比涨幅,非常容易受到基数的影响。10月份通胀能够比9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是因为去年10月份的基数比九月份高了0.8个百分点。事实上从环比角度看,10月份的CPI还比9月份上涨了0.4%,并且比9月份的环比涨幅0.1%扩大了0.3个百分点。

按照环比涨幅与同比涨幅两方面的趋势预测,美国的CPI同比涨幅,要到2023年的5月份左右,才会回落到5%以内。试想一下,在CPI涨幅高于中度通胀上限5%的时候,美联储会踩下加息刹车踏板吗?

第三、美联储加息看上去是为了抑制需求,控制价格上涨。但实际上背后还存在利用加息抑制通胀这段时间,等待市场供应修复增加的逻辑。

从经济学原理上讲,通胀一方面是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市场供应不足。只有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才会发生通胀。这好比在中国,只有同时存在需求不足和供应过剩,才会导致通缩的发生。

因此,美联储必须利用加息来首先抑制需求,让需求停滞增长,留出时间让企业来恢复生产力。这就需要恢复因为疫情受损的供应链,需要在该领域进行更多投资并在该领域进行创业。理论上美联储可以通过更高的利息压制需求以将通货膨胀率很快地降低几个百分点,甚至将其降至2%。但只强调压缩需求而不留时间给市场恢复供给的经济,并非是健康的经济,这也肯定不是美联储需要达到的目的。压缩需求可以很快,但增加供给却需要时间。因此,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会因为一个月的通胀回落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一个月的低于预期而转变方向。

三、美联储官员对市场因10月份通胀对美元加息转向的预期做出了警告性的回应

美联储的官员们也注意到了市场对10月份通胀数据的过分乐观,以及对美联储12月份加息态度的不恰当的猜想,并对此做出了警告性的回应。

11月14日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在瑞银集团悉尼的会议上向市场吹风表示,尽管上周CPI数据传来好消息,但在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前,“仍有一段路程”。

Waller认为,在美联储连续4次一次加息75个基点后,虽然可以在下次会议或之后的会议上将加息幅度放缓至50个基点。但 “在通胀回落到接近我们的目标前,利率将会继续上升,然后在高位保持一段时间…我们仍有一段路程要走,不会在接下来的一两次会议上停止加息。

这也是美联储面对中期选举也没有减轻加息力度的根本原因。因为美联储很清楚,当美联储屈服于议员或白宫的压力开始改变方向、转向时,最终会发生什么?这样根本不会真正解决通胀问题,还非常可能长期滞陷于5%的令人尴尬的通胀区间。

四、美联储还有2-3次加息机会,目标利息在5%左右

美联储定然会坚持将通胀压缩到2%以内的目标而不会轻易动摇,因此,市场因一个月的CPI数据来替美联储做出加息政策需要放缓、加息节奏需要早点结束的安排,显然是越俎代庖,毫无作用。美联储原有的12月份加息50个基点,2023年1-2季度再加息2次各25个基点的路径计划应该不会因为10月份数据进行调整。美元目前的利息上限是4%,明年6月之前的上限会达到5%。

因此,美元指数11-12日的大跌,定然不会持久。在美元停止加息之前,美元仍将维持强势,尽管中间肯定有临时性的下跌。

也因此,中美利差还将继续扩大。只要利差在扩大,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受制于美元的压力而下行。中间当然会有反弹,或许反弹的幅度还会比较大,但人民币汇率仍会处于下行通道中,在美元停止加息之前不可能走出反转的汇率上行周期。

【作者:徐三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