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二级市场成交量大减,恒生指数年初至今回调近3成,新股市场同样也大幅萎缩。


(资料图片)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募资金额691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降低76%。同时,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也频频出现,港股前三季度首日破发率达到49%。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经济复苏承压叠加资金面紧缩的双重压力是当前港股低迷行情的主要成因,但用逆向思维考虑的话,愈是逼仄的市场环境愈能考验一家券商作为资本市场守门人的底色。

近期,润歌互动(2422.HK)上市首日即实现股价翻倍,给新股市场带来了一股暖流,其背后的独家保荐人民银资本引起了笔者关注。

一、投行业务要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若单从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民银资本的投资及资管业务占比较大,有部分投资者可能因此将民银资本视作一家以投资业务为主的综合投行,但这实际上是忽略了公司长期战略与短期业绩波动的差异。

根据民银资本的最新财报来看,其仍会继续发挥“商行+投行”的联动优势,用自身特色化的投行、资管、权益投资等服务,打造成提供国际投行产品和服务中国民生及其客群的综合性多元化投行平台。

不难看出,“投行”这一关键词仍旧是民银资本未来发展策略的重心。作为一家银行系券商,民银资本天然具备更强的信用与客群优势,能在大股东民生银行的助力下,更好与内地客户群体沟通,特别是针对那些希望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以投行业务为切入点符合客户核心诉求。

进一步从客户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投行业务帮助其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如何建立更为长期的竞争性壁垒并实现持续价值增长才是优质企业更为关注的方面,这也是民银资本寻求与新经济企业实现价值共振的主要途径。

因此,民银资本发展战略的底层逻辑在于其通过所打造的平台,围绕代表中国经济未来成长动能的新经济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赋能和服务,投行业务可以视作这一系列活动的发动机,与投资、资管等一系列其他业务互相驱动,不仅可以平抑单个业务带来的波动性,还可以将自身的成长性更充分发挥出来。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民银资本想要再上一个大台阶,需要将作为底层动能的投行业务摆在更高的位置,全面提升该业务规模与质量,其近年来的成长路径也验证了这一思路。

二、持续享受行业贝塔收益

虽然与同行相比,民银资本布局时间上稍晚,但表现出的适应性、爆发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并不弱于头部的中资券商。2017年刚刚拿下香港的保荐人牌照之后,便在2018年助力两家保荐公司登陆港股主板。今年前十个月,民银资本同样实现了逆势助推三家公司完成香港主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与2022年都可以视作近十年来港股的两次冰点时段,而民银资本的投行团队在这两次大考中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2020年和2021合共递交8单主板上市申请,除了2021年递交的1单仍在审核,其余都已成功上市,直接展示了民银资本投行团队的保荐及承销实力。

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向好变化正在孕育新的机会,而像民银资本这样能够在市场低迷时期还不断打磨实力的券商更能享受到这份时代机遇。

首先,香港作为中国连接国际资本市场的桥头堡,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没有发生改变,在开放主旋律下,香港必然是承接中概股回流以及助力优秀企业出海的首选地,作为最了解内地市场的在港中资券商自然会是其中核心受益者。

从其过往以及现有项目来看,TMT及高端制造等领域正是民银资本投行业务的重心所在,与未来港股市场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由此观之,与代表中国未来增长主要动能的新经济企业的同频共振,正是驱动民银资本投行业务的核心逻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投行团队的优秀并不仅体现在股票承销方面,民银资本在债券承销上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按照SereS中资美元债平台官方统计,民银资本2021年境外债券承销在中资券商中排名第六位,在中资银行投行系中排名第二位。

得益于承销业务规模及项目牵头能力的提升,民银资本的投行业务客户群体范围不断扩张,今年上半年,民银资本完成了53个债券发行项目,其中超过70%的项目为投资级,主要以金融机构、央企、大型地方国有企业和高评级城投企业为主。

优质项目的背书强化了民银资本的市场知名度与品牌形象,进一步打开了后续展业空间。

三、结语

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优秀企业“走出去”和“走回来”并举的确定性大趋势下,属于注重投行业务发展的券商的巨大发展机遇已经来临。民银资本坚持以投行业务驱动多元协同发展,为新经济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以及业务赋能的发展道路,正是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的必要选择,笔者也相信坚持正确道路并加强队伍建设、吸纳人才的民银资本正在不断提升自己的长期价值中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