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 年1 月1日,在大中华区的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中,企业家的比例占到60% ;在大中华区的亿万资产超高净值家庭中,企业家的比例占到80%。由此可见,企业家目前仍然是国内超高净值人群的最主要构成,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家,而家族型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占比又超过80%。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不到25 年,家族企业中只有1/3 能够传承到第二代,仅有不到10% 能够传承到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我国的家族企业多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已到了五六十岁的年龄,家族传承企业接班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顺利地完成企业和家族传承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课题。
中国企业家是高净值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家族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客群。随着我国创一代企业家群体年龄的增长,企业家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将从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拓展至对家族成员、家族企业及家族整体财富保护、管理、治理与传承,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日趋综合化、多元化。
(相关资料图)
图:家族财富管理需求
财富管理四个核心问题:
平衡风险,长期增值需专业筹划
1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捕捉优质投资机会的难度上升,高净值人群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家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要求专业化团队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服务。
阶段疫情对企业家财富影响可控:82.49%的受访企业家在疫情期间家族资产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的增长源自股票、基金等投资产生的收益。
大部分企业家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难以支撑其回报预期:近六成受访企业家追求的投资年化回报率超过8%,但现有投资组合集中在存款和银行理财,使得实际投资回报率难以达到预期。未来在专业投资顾问的帮助下,企业家们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同时,需运用大类资产配置工具,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表现。
调研显示,从企业家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银行存款、理财等占比较高,而股票、公募、私募股权投资、贵金属、艺术品及其他另类投资产品则配置比重较低,分散化程度不足。在本次受访企业家的家族资产配置中,银行理财产品与储蓄现金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6.47%和26.34%,其他种类资产的占比均低于10%。
图:家族各类资产占比
洞悉边界,布局财富需善用工具
2
资产的全球化配置过程中,企业家在税务筹划方面的考量欠佳。本次调研中,55.65%的企业家在进行税务筹划时未充分考虑CRS(CommonReportingStandard,即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全球税务信息透明化的大趋势下,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企业家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结合自身税务居民身份情况,充分斟酌利弊。
图:企业家对CRS的认识
强化意识,代际传承需系统安排
3
我国第一批企业家已走过创富阶段,对“守富”“传富”的需求日益增加。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家财富管理的需求随着其年龄增长出现变化。在39岁以下的企业家群体中,24.65%将财富安全与传承作为其财富管理的首要需求,而在60岁以上的企业家群体中,该比例接近50%。
61.77%的企业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其财富管理的重心将逐步转向财富传承。由此可见,随着一代企业家群体步入老年,传承需求或将在未来逐步涌现。随着传承意识的逐渐形成,企业家将逐渐认识到财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并开始制定系统的传承规划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图:财富传承面临的风险
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综合的传承方式渗透率低,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大额保险和赠与是企业家当前最常用的传承方式。企业家年龄与资产规模影响其传承方式的选择。
图:对不同财富传承方式的偏好
年龄与家族资产规模会显著影响企业家对传承工具的选择偏好。相较于40岁以下的企业家群体,更为年长的企业家偏好通过各类赠与和遗嘱安排进行家族财富传承,而年轻企业家群体对大额保险、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传承方式的接受程度则相对较高。
图:年龄与传承工具偏好的关联性
家族财富管理的破解之道
4
随着财富累积与年龄增长,企业家财富管理的重心从“如何创造更多财富”逐渐转移至“如何保护财富”和“如何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财富绵延与基业长青成为了企业家群体的关注重点。对企业家群体而言,财富在代际传承过程中面临着经营风险、婚姻风险、继承风险、子女挥霍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合理运用财富传承工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障各类财富的传承。
财富传承的方式分为自然型与主动型。自然型传承指不做主动传承安排,身故后遗产通过法定继承的程序分配给后代,这是一种被动的传承。主动型传承指运用遗嘱、赠与、保险、家族信托等工具实现定向传承的目标。由于企业家群体财富类别多元、传承难度较高,因此他们更需要调整观念,从被动的自然型传承转变为主动规划。而主动型传承涉及法律、税务、财富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问题,企业家可通过咨询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