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大海退潮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哪些人在裸泳。在目前A股只有3000点左右,长期萎靡不振的时候,来给现在我国的那些基金经理进行盖棺定论,这就是最好的挽联。

在10月10日第一财经做过统计,在所有上千只基金产品中,本年度实现正收益的比例不足4%。其中亏损超过40%的基金经理已经有11位居多,而且其中还有4位是过去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都是在百亿之上,例如诺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

现在我们的基金经理,99%只能称之为证券行业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连专业人士都不算。他们仅仅是依靠着所谓专业的技术名词,忽悠着投资者去认购他们发售的所谓基金产品。之后的具体操作虽然不停讲着自己的金融投资逻辑,讲着自己的操作思路,但其实他们就是靠天吃饭,凭着运气在证券市场中存活。

如果仅仅看这些基金经理的履历,觉得过去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好像都是非常光鲜亮丽。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管理的基金净值变化,就会发现大盘表现的时刻仅仅是暂时的,劣于大盘表现的时候是长期的。没有持续稳定的业绩表现,也没有始终如一的投资策略,随波逐流,人云我云,抱团在一起相互掩饰,互相吹捧。

在所谓表现好的时候,他们就是努力地去推销自己的基金,扩大掌控的盘子。这样他们可以赚取到更多的管理费,维持着他们的高薪水平。在基金表现不好的时候,很少看到这些基金经理去分析市场,此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赶快将基金清盘。然后趁市场回暖的时候发一个新基金,拿历史业绩好的时刻再次营销,再次赚管理费。可以说基金经理并不是为投资者服务的,而是为他们赚取的管理费服务的。

更别说还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基金经理以及充满着道德风险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寻找各种利益点,扩大自己的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包括并不限于联合坐庄,相互抬轿,通过各种的对敲和高位或者低位接盘,去提升或者操纵基金的净值。在达到目的之后,显露出本来面目。所以我们看到在我国基金经理屡屡被抓,被诉讼的案例可是不少。因为冒一次险,可以赚到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我们的证券市场其实有着很复杂的内在逻辑。其中有对于政策的把握以及市场内在趋势推动的发展变化。太多的基金经理都是从所谓的研究助理、研究员出身,他们自身并没有在市场中有着直接的感受,而且还过于吹捧所谓的技术指标分析。

针对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其实西方传过来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解读是最不靠谱的。所以这些基金经理既不能把握牛市,也不能预测熊市,更无法知道中国式投资的核心奥秘。

大家看到基金经理为什么喜欢发这么多个产品?内在有一个朴素的逻辑,,那就是可以使用不同的所谓操作思路,最终总有比大盘更成功的基金产品出现,当然也有更差的基金产品。此时就拿表现好的基金产品大肆做市场营销,隐藏更差的产品。只要他们自己钱赚到了,其实外面洪水滔天与他何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