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双重挑战,投资者愈发趋于谨慎和冷静,整个医疗健康行业都面临着估值体系的调整和投资逻辑的重塑。反映到资本市场上,细分领域中如医疗器械板块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已成为市场共识。

在此大环境下,医疗器械企业想要抗住压力并取得稳健进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于企业产品创新性、管线丰富性、商业化兑现、国际化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近期港股财报季中,笔者留意到,归创通桥作为国内领先的外周和神经介入领域医疗器械公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逆势实现高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报显示,归创通桥去年营收达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87.8%。笔者留意到,经调整净利润作为更能反映公司业务实际经营情况的指标,若将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这类非营运开支剔除,归创通桥在去年的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587.7万元,同比大幅收窄74.3%,意味着公司业务已成功实现良性循环。

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归创通桥不断优化损益结构,盈利能力持续释放。2022年,公司毛利为2.53亿元,同比增长91.6%,毛利率为75.6%。这不仅侧面体现出公司产品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还展现出公司稳健成长以及较为高效的运营能力。

另外,充足的资金储备足以支撑公司后续的研发推进。财报显示,目前公司的资金储备为26.9亿元。

归创通桥高质量增长的业绩表现恰好是当前不确定环境下一个不错的观察样本,我们或许能从这份财报中得到一些启示。

1、创新是活水之源,持续深耕神经及外周介入领域

对于医疗器械公司而言,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进行创新研发,才能长久的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首先,归创通桥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速度持续加快,在神经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两大板块均取得了较高的增长,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入。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拥有最全面产品管线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归创通桥目前共有57款产品及在研产品组合,其中25款产品已获NMPA批准上市,8款产品获得CE标志。

在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方面,公司收入达到2.33亿元,同比增长107.9%。目前公司共有13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中白驹弓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作为公司首个在颈动脉狭窄领域获批的产品,依托于领先的球囊成型平台技术,一经上市便取得业内人士和医生的肯定。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在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方面,公司取得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53.4%。目前公司共有12款外周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中静脉腔内射频闭合系统、ZYLOX Octoplus®腔静脉滤器的获批上市,意味着公司完成了在外周静脉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其次可以清晰的看到,归创通桥基于自身在介入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成功经验,积极进行产品的升级迭代,在行业竞争中构建独特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动力。

一直以来,归创通桥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33亿元,同比增长38.9%,目前共有13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1款产品处于注册阶段。

研发投入的增长不仅体现了归创通桥对未来发展的提前布局,同时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反映出公司有信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能够在未来持续收获回报。

笔者注意到,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许多公司的临床进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停滞和放缓,但归创通桥的临床入组工作依旧在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例如,2022年公司完成通桥麒麟™血流导向装置、ZynNest™可解脱外周弹簧圈等5款产品临床入组,并预计未来3年内将在国内实现约56款产品的商业化。特别是深受市场关注的血流导向装置、外周静脉支架、血管闭合器等核心产品,都有望成为未来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

整体上,高速增长的业绩展现出归创通桥在逆势环境中的强劲生命力。多款产品商业化加上不断升级迭代的创新器械,背后体现出公司稳健的增长模式,无惧内外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

2、深耕国内国外双重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产品的持续创新迭代奠定了长期增长的基础,而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则是公司打开成长空间的必经之路。

顺应发展规律,归创通桥同时在国内及海外市场两端发力,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市场方面,归创通桥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布局,快速提升市场渗透率。财报显示,目前公司已实现覆盖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3300家医院。

反映到具体措施上来看,归创通桥通过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集采,尤其布局三四线下沉市场,实现产品的加速入院及销售。例如,公司的自研产品通桥凤®弹簧圈产品在去年江苏、福建及21省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均以竞价组第一名成绩中选。对于已经逐渐成为“红海”的弹簧圈市场,归创通桥作为一个后来者,能在集采中取得这样的战绩实属不易。这也从侧面说明,公司弹簧圈产品在临床价值和价格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集采对于公司来说,更应该是个快速占领市场的机遇。

同时,公司也在扩大杭州及珠海的生产制造基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2022年11月,通桥医疗创新基地在珠海奠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8000平方米,将搭建颅内支架、弹簧圈等多条生产线。

在海外市场方面,财报显示,公司在海外市场已拥有8款商业化产品,同时多款产品已启动欧盟CE MDR及FDA 510K认证,比如弹簧圈产品就已进入注册阶段。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实现779.6万元,同比大增125.2%。

具体从区域来说,欧洲市场依然是公司的海外业务核心。去年三季度,公司在欧洲建立海外营销团队,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及提升品牌影响力。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笔者认为,对于归创通桥这类聚焦高值创新医疗器械的公司而言,“出海”是必经之路。一是通过打开市场空间,更好地降低创新研发的成本。目前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新医疗器械的“保鲜期”过短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加大对海外业务的投入,可以较好地较低产品销售的单一市场风险,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二是,这也是中国公司成长为全球器械龙头必经的考验。过去30年,医疗器械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较为明确。西南证券指出,雅培、美敦力、丹纳赫等美国医疗器械龙头近30年来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普遍抓住了机遇实现向全球器械龙头的升级。

笔者不禁回忆,以归创通桥为代表的一批港股18A医疗器械公司,在上市之初都曾有一个“对标美敦力”的梦想。但是从这两年的实际行动来看,归创通桥无论在产品布局还是当地销售网络建设方面,显然走得都更快一点。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3、后疫情时代下,或迎政策估值双重共振

尽管前期受到疫情防控、集采政策、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板块整体跟随生物医药板块波动,呈现前高后低、震荡波动的走势。但今年开年以来,无论是在政策层面持续利好还是在估值层面的复苏态势,都在驱动着医疗器械板块快速回暖。

从政策面上来看,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一直以来是政策高度重视和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近两年,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等目标。

紧接着,一系列如“将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范围”、“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等具体措施先后出台,释放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领头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从估值面上来看,财信证券显示,通过对比近十年来医疗器械板块的估值水平,可以看到目前医疗器械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安全边际高,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财信证券

对于后续医疗器械板块的走势,许多券商机构都给出了积极预期,均表示随着2023年经济进入复苏通道,医疗器械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例如,国金证券建议关注医疗器械板块需求修复趋势,看好企业创新升级主线。

总的来说,政策加持下,医疗器械板块或将进入新一轮复苏阶段,归创通桥亦有望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4、结语

回顾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代理、仿制,到一步步走向创新,离不开政策助力和资本扶持。后疫情时代下,持续深耕创新技术、聚焦高效运营、推动产品出海,将是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发展的主旋律,也将会有一众优质的国产玩家脱颖而出。这是一场更为持久的耐力赛。

从2022年的财报表现来看,归创通桥无论在研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随着新一轮资本的理性回归,或许可以期待归创通桥在行业修复时取得更好的表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