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没人会想到,作为低风险投资者的理财客户需要懂债券。债券大跌,理财接连回撤后,理财客户被迫去了解发生了什么。

但当客户扎进债券这个市场后,又发现债券太难弄明白了。从经济基本面到经济政策、再到货币政策、再到股票市场、再到国际环境,牵一发动全身。


(资料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真弄懂了债券,就会发现理财并不是很好的投资方式。用定期理财的方式持有债券,接不住债市的回调,而每隔一段时间债市回调就会出现一次。

债券下跌,与股票下跌不同

普通的债券有两个特征:第一有到期日,第二有利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债券的下跌与股票的下跌性质不同。

假设有一张债券,面值100,售价100,一年后到期,利息是3%。这时候如果你用100的价格买入,那么持有到期获得103,100的投入一年获得103,收益率是3%。

如果卖债券的人突然因为某些原因,要打折出售这张债券,售价98了,如果你用98的价格买来,持有到期获得仍然是103,98的投入一年获得103,收益率是5.1%。

债券的价格下跌,背后是未来收益率的提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债券的最后结果是还本付息,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债券的锚定。

相比于股票,债券多了一个锚定,所以债券长期来看总是牛长熊短。过去十年债券发生了三次熊市,如果看图就发现,熊市时间很短,牛市时间很长。这与A股情形相反。

债券市场大熊市持续半年左右,基本上不会更久。债券市场小熊市也不少,不过持续时间基本上都是一个月以内。

理财接不住债市的波动

理解了债市下跌的内涵,就知道债市下跌没那么可怕。

第一债市的下跌另一面是未来收益提升,所以收益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吸引来资金;第二债市牛长熊短,只要不是在债券最高点加杠杆买入,总能熬到债市复苏。

短期下跌的越多,预示着未来收益率提升越快。只要没有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反弹也总是在不久后到来。但反弹的时候,你需要在其中才行,如果在最低位止损、割肉,就造成实质性亏损了。

但理财就不一样了,理财虽然大部分也是债券,但理财普遍期限较短,理财有自己的到期日。如果理财正好在债券下跌的时候到期,客户赎回后,就没了回本的办法。可能会出现变相被止损、割肉从而离开市场的情况。未来就算反弹了,也跟他们没关系了。

理财净值化改革后,可以在债券牛市大家一起赚钱。但一旦面临债券熊市和震荡市,理财的缺陷就会被放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用理财的方式投资债券是很吃亏的。它比起没有到期期限的债券基金来说差很多。

而且债券基金随着债券下跌后,还可以随时在低位加仓,债市牛长熊短,如果在熊市买入,未来收益不会差。

处在封闭期的客户不必太担忧

有些客户的理财产品还有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更久才到期,这部分客户就无需太过担忧。如果理财产品的持仓结构较为合理,到时候几乎不可能亏钱。

那么持仓结构较为合理,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的理财期限是一年,理财持有的也是一年到期的债券,这种情况下久期和产品期限搭配,短期波动可能会导致净值波动,但到期后预期收益率不会相差多少。

但如果你的理财期限是一年,理财管理人为了追求收益持有大量3-5年到期的债券,这种情况下产生久期错配,是有可能发生实质性亏损的。

理财管理人为什么会增加风险、久期错配来追求提升收益率呢?因为收益率高于业绩比较基准后,他们可以提取超额业绩报酬,平分甚至拿大头的。

不得不提一下超额管理费会在债券牛市的时候给管理人带来大量的利润,但同时助涨了冒险投资行为,在债券牛市结束,转为熊市或者调整市的时候,极大的伤害投资人的利益。

处在封闭期的客户,可以查询一下投资报告,看一下主要持仓的久期。不会查询的可以询问自己的理财经理,如果持仓以高信用债券为主、久期合适,就可以放心了,等市场从恐慌中修复就可以了。

债券市场修复起来很快

市场下跌的时候,总有人过分担心,害怕下跌的时间超预期、也害怕下跌的幅度超预期。其实债券的整体规律是熊短牛长,所以不必要太过担心。

现在的市场复杂之处在于,理财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离开,理财产品正持续的卖出债券。这个动作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吗?大概率不会。

有保险投资机构表示,从价格来说,现在是适合投资的。他们可能会出手,尤其是接一些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保险这类长期资金,看重的是长期的预期收益率,害怕的是资产荒、投资标的难寻。因为他们的资金久期特别长,所以会抓住这种机会,低位抄底。

债券基金也从11月中旬的流出变为流入了,优秀的债券基金都看到机会,不少打开封闭或者打开大额申购了。

这次债券市场下跌,并没有强大的政策压力、也没有强大的资金面压力,相反政策依然保持宽松、资金面也一直非常充裕。从债市超预期回调到理财大规模赎回,影响虽然挺大,但只会导致短期债券大跌,而不会导致长期债券熊市。

总结

这场波澜,让我们看清楚,理财并不是太稳健的投资方式。理财有设计缺点、也有运作上的不足。净值化之后,与债券市场的波动也不相适应。

理财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理财,但买理财的还是以前的那些低风险要求的客户。银行把风险并不低的产品卖给了风险要求很低的客户。

投资债券,就选相应的债券基金才好。投资,尤其是低风险投资,不能是摸盲盒,不能持有什么、赚不赚钱全靠运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