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村镇银行相继出现暴雷事件之后,储户对于资金安全的关注度迅速上升。


(相关资料图)

9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认定的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共有19家银行入榜。

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是国际惯例。自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020年12月公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后,这是第二次开展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此次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数量与2021年保持不变。

这19家银行恰恰可以视为确保资金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引。

【一】

尽管数量不变,但从发布时间以及位次变化来看,还是有诸多看点值得关注。

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依据的是2020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

《评估办法》明确了评估目的,即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每年发布名单,根据名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可见防范金融风险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首要目标。系统重要性银行是采用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再结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监管判断。其后,再经过严格的评估流程后公布。

从今年公布的时间来看,比2021年10月15日首次公布时早了一个多月。之所以提早显然与一些村镇银行暴雷不无关系,央行旨在通过此举提醒公众注意金融风险,引导公众进行理性的风险评估。此外,今年国际形势多变,提醒银行乃至入榜的银行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亦是重要原因。

【二】

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共有19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

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

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

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相比于2021年首批公布的19家银行名单,最大变化是:第一组名单由8家增至9家,中国民生银行由此前的第二组“降组”至第一组第一名,第二组名单由之前的4家缩减为3家。此外,在第一组中,中国光大银行超过了平安银行。

为什么民生银行这次有所调整?在首次公布19家入选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同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附加监管规定》),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和杠杆率要求。按照《附加监管规定》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第一组到第五组的银行依次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而附加杠杆率则是附加资本的50%,分别为0.125%、0.25%、0.375%、0.5%和0.75%。也就是说,在资本和杠杆率要求方面,民生银行适用于第一组的要求。

【三】

从连续两年公布的名单看,有以下特点。

“工中建农”依然是国内银行的天花板,尽管这与业界常说的“工农中建”顺序有所区别。事实上,中国工商银行在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方面,都配得上“宇宙大行”的称号。此外,中行在国际化方面,建行在城市建设领域,农行在服务网点覆盖面上都遥遥领先。鉴于其资产规模和资源禀赋,乃至合规管理和历史积淀,都是一般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四大国有银行依然是中国银行业的定海神针。

以农行为例,财政部是其第二大股东,对其有利润方面的考核要求,而俗称“央妈”的人民银行除了进行行业管理,对其在社会责任等方面则有更高要求。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则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第一梯队。这三家银行都是从区域性银行发展而来,业务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化尤其在服务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遭遇包括中信、邮储和浦发所发起的挑战。而后者又将遇到民生和光大银行力争“升组”的冲击。

平安、华夏、宁波、广发、江苏、上海和北京银行可以视为城商行的优秀代表,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优势。而这些银行也面临如杭州、南京、成都等银行的追赶。

有这份1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在手,钱往哪里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被一时放大的利诱蒙蔽了双眼。

来源|晶报APP

记者:胡文

制图:徐庆东

编辑:陈章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