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夕,英伟达用300多个小时和3000多万个方块在《我的世界》打造了一座白雪皑皑的圣诞仙境,这个由"冬日仙境"、"圣诞老人村庄"及"冰雪环境"组成的世界不仅有过山车、圣诞树、冰冻滑冰湖和企鹅邮政服务,玩家还能在其中体验故事情节和完成圣诞老人給的任务。不少玩家首次在元宇宙世界中度过圣诞夜。
按照主流观点,元宇宙概念最初来自科幻作家史蒂文森1992年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从字面看,元宇宙Metaverse由Meta(超越)+Universe(宇宙)两部分组成,即通过技术能力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现实中的人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元宇宙概念走势图:元宇宙概念行情由三轮大涨构成(截至12月27日)
元宇宙作为一个新颖又颇具想象力的概念不仅引发世界范围的探讨,该概念在资本市场同样受到资金的热烈追逐。财经网通过总结元宇宙概念在A股的走势,发现该板块的大涨由9月初、10月末以及12月以来,共三波拉升组成,分析元宇宙概念三轮大涨可发现,其推动力量不是业绩抬升、技术突破或政策支持,更多的是人们对元宇宙概念的共同憧憬。
回顾A股元宇宙概念三轮上涨
9.6~9.13,元宇宙概念首轮大涨,该指数从1009.12点涨至区间高位1316.49点,涨幅达30.46%
元宇宙概念首次大涨始于9月6日,其上涨导火索是数字娱乐公司中青宝发文称,正在打造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文章内容显示,《酿酒大师》是一款虚拟与现实梦幻联动模拟经营类的元宇宙游戏。文章的发布首次将元宇宙热潮带至A股市场。中青宝随后在数个交易日内,从约8元/股飙升至超20元/股,股价翻倍不止。
元宇宙概念指数在9月6日首次大涨6.52%后,在7日、8日继续拉升,该指数经过首轮暴涨,从9月5日1000点左右飙升到9月8日的1300点,三个交易日涨30%。
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宝曾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曾表示,公司对《酿酒大师》游戏的开发计划投入500万至1500万元。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元宇宙多种技术创新连点成线的总和,涉及AR、AI、大数据、算力、传感器、区块链、5G、超高精度显示等技术。而中青宝一年时间和千万元左右的投入,对推进元宇宙这一庞大概念来说仅沧海之一粟,理性来看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回看此时,元宇宙概念仅是涵盖十余只股票的小版块,其上涨为点状爆发,并不能影响A股整体走势。但在第二轮上涨中,元宇宙概念的爆发更加剧烈和广泛,在此期间,它也逐步从单一的爆发点演化成影响A股走势的一大主题。
10.29~11.24,Facebook改名"Meta"引爆元宇宙概念二轮行情,该指数从1136.65点涨至区间高位1634.75点,最大涨幅达43.82%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改为"Meta",公司股票代码"FB"更改为"MVRS",预示着世界互联网巨头Facebook将把未来发展重心转移到元宇宙概念。当天开盘,元宇宙概念板块大涨5.33%,中青宝20%涨停,股价重上20元/股。元宇宙概念第二轮行情就此拉开序幕。
多家上市公司在此时宣布存在元宇宙关联业务或有意探索元宇宙概念。仅在11月期间,就有芒果超媒、中文在线、平治信息、盛天网络、风语筑等数十家公司宣布加入元宇宙概念。
新公司不断入局元宇宙一方面为该板块持续提供新的上涨点;另一方面也让元宇宙概念从小型题材迅速成长为横跨增强现实、数字阅读、广电、网络游戏、手游、半导体、电子元件、影视概念、5G等板块的大型市场主题。
此后,互联网巨头微软、苹果接连出招触发元宇宙第三轮行情。
比尔·盖茨在其博文中多次谈及元宇宙
12月8日,比尔·盖茨在博文"艰辛一年后依旧乐观的原因"中预测元宇宙的兴起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工作。他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大多数虚拟会议将从二维图像转向元宇宙;人们将通过一个3D虚拟化身,在虚拟的办公空间或其他目的地参加会议。
同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表研报指出,Apple已开始规划第二代AR/MR头戴装置,与预计在4Q22末期量产的第一代相较,第二代的改善之处包括重量更轻、外观设计、电池系统与处理器等。郭明錤认为,苹果目标10年后AR可取代iPhone。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苹果至少需要售出10亿台AR装置。
12.8至今,元宇宙概念从1469.66点涨至区间高位1790.89点,最大涨幅达21.86%
在此阶段,元宇宙已成为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道必选题。8日当天,元宇宙概念指数当即由小幅下跌转涨3.48%,直至12月22日,元宇宙概念指数创下1790.89点的新高。
元宇宙概念大涨引发多方争议,32股高位套现
随着元宇宙概念持续膨胀和概念股股价飙升,争议声也随即多起来,一方面,元宇宙概念股在股价大涨后均表示,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元宇宙概念依然是早期阶段、多项技术仍不成熟、短期内元宇宙相关业务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明显影响;另一方面,又有超过30只元宇宙概念股出现大股东减持。
统计数据显示,有32只元宇宙概念股出现大股东减持,其中有12股大股东减持过亿元,歌尔股份、联创电子、千方科技大股东分别减持45.7亿元、8亿元、4.3亿元位居前三。
截至12月23日,元宇宙概念股近三个月减持统计(来源:财经网、同花顺iFinD)
从前三季度业绩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元宇宙概念股有一半个股净利润同比出现下跌,例如金运激光净利润同比下降812.5%、湖北广电下降165.1%、佳创视讯下降151.1%等等。多只元宇宙概念股业绩的差强人意与股价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目前元宇宙市场炒作氛围很重,概念被无限地泛化,很多股票大涨,但目前元宇宙和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结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对其要辩证去看,也要谨慎操作,很多人不理解就盲目操作特别是盲目追高,其中有很大风险。
此外,元宇宙概念股中还出现"股权激励方案涉嫌利益输送"、"花式套现"、"‘虹宇宙’尚未接入硬件技术"等焦点事件。
监管随之跟进。
元宇宙概念股关注函统计(来源:财经网、iFinD)
统计显示,截至12月23日,监管层在两个月内对元宇宙概念股共下发23封关注函,内容主要是要求元宇宙概念股说明公司业务与元宇宙的关联性、元宇宙业务占比、有无蹭热点等问题。
对于元宇宙概念的过热,包括人民日报、证券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呼吁理性看待元宇宙。其中,证券日报发文表示,回顾历史,各种概念疯炒之时,都曾讲过"迷人的故事";但缺乏足够基本面支撑的炒作,终究以一地鸡毛落幕;对于元宇宙概念来说,它有多热,投资者的头脑就要有多冷静。
与此同时,包括经济学家任泽平、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等在内的相关人士,也公开发表观点,指出元宇宙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1.25~12.7,元宇宙概念陷入调整
多方利空消息影响下,元宇宙概念指数也出现多次波动,该指数也一度从11月24日相对高位约1630点回调至12月7日约1460点,下跌幅度超过10%。
互联网巨头竞争、"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加速元宇宙概念上涨
回看元宇宙概念的"三波"上涨,可发现均以消息面刺激为主,与公司业绩抬升、技术进步等实质性因素推动关联极其有限。
中信证券有研报表示,在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步消退和反垄断监管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投入期,蓄力布局未来,元宇宙有望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
以腾讯为例,其投资范围覆盖元宇宙的全环节,前瞻布局跨越AR硬件开发、平台、元宇宙内容和服务等方面,如Roblox、Nreal(AR科技公司)、Awakin Life(类似第二人生的3D虚拟世界)、spotify(音频流媒体服务平台)、wave(虚拟演出服务)、soul(社交)、EPIC games(行业标准的游戏制作引擎)、灵犀科技(开放世界游戏制作商)等等。
此外,2021年8月底,字节跳动以高价15亿美元(约97亿元)的价格击败腾讯,成功收购VR软硬件制造商Pico;米哈游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建立"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和临床应用等……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文浩也认为,互联网巨头们为了下一波元宇宙(或全真互联网)做了大量资产布局,因为无论是facebook还是腾讯,都害怕未来"元宇宙时代"不是通过facebook、微信或QQ(腾讯旗下社交软件)介入,这说明互联网巨头非常具有危机意识和前瞻意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或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之间竞争的重要赛道,而激烈的竞争关系或将加速元宇宙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元宇宙同样成为热点。
韩国首尔近日宣布耗资39亿韩元打造公共服务"元宇宙"平台,今年五月中旬,还发起成立"元宇宙联盟",该联盟包括现代、SK集团、LG集团等200多家韩国本土企业和组织。
日本企业也有意成立"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元宇宙协会",相关团体还将与日本金融厅等行政机关相互配合,启动市场构建。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下简称"元宇宙产业委")于近日成立,元宇宙产业委是全国首家获批的元宇宙行业协会,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该协会提出: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也是全球创新竞争新高地。
美国企业在元宇宙的布局比较广泛,除了Facebook(现改名"Meta")"all in"元宇宙外,谷歌、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互联网巨头在元宇宙领域已有深入布局。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能够加速元宇宙的发展,那么"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矛盾则是元宇宙前进的另一重要因素。
业界普遍认为,元宇宙不仅是游戏,更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表示,元宇宙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中信证券指出,实现元宇宙关键之一是创造者经济,即元宇宙里的体验和内容需要持续更新、不断降低创作门槛,并提供开发工具、素材商店、自动化工作流和变现手段。这或意味着市场经济将能在元宇宙经济体系内发挥一定效果,甚至成为推动元宇宙膨胀的动力。
对于元宇宙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龚伟亮的观点则透露出对"现实"与"虚拟"之间矛盾的担忧。他认为,元宇宙作为前沿媒介技术的集大成者,虚拟世界就摆脱了作为人的复制品、作为另一个平衡的宇宙的地位,物理世界成为元宇宙的附属(元宇宙成为第一宇宙,即虚拟的成了现实,现实的成了虚拟),元宇宙的自我成为真我,线下世界/链下世界的我成为肉身的剩余。
由此看来,企业是否需要在元宇宙进行相关布局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项。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名称中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总量已超8534条,共有1368家公司参与申请。但在9月22日之前,申请相关商标的公司数量仅为130家,最近三个月,申请相关商标的公司数量已增长近10倍。
目前,腾讯、网易、爱奇艺、小红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海信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近日都申请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目前元宇宙概念风头正劲,有些企业虽未正式开展元宇宙相关业务,但从商标上提前布局,既能为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丸",也能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品牌纠纷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