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金融讯 12月3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消息称,目前,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已成功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完成产品申报。即日起,投资者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产品相关信息。
四家试点机构均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四个试点地区符合条件投资者可持当地个人身份证赴对应机构的销售网点处,或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途径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总体来说,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具有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等特点。
银登中心披露称,养老理财产品设计以安全策略为主,产品主要投向为固定收益类资产,并引入了目标日期策略、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产品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养老理财产品采用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净值化定期信息披露、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统一信息登记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多方机构的监督职能、充分透明披露产品风险和收益情况,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健的投资选择。
长期性上,养老理财产品旨在引导投资者合理规划养老理财投资,树立长期投资、合理回报的投资理念。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期限相对较长,封闭式产品期限为5年。
从普惠性看,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低至1元,总费率收取远远低于其他理财产品。目前,养老理财产品销售对象为持试点地区当地身份证的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且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全部养老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9月9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
通知表示,为进一步发挥理财业务特点和优势,促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银保监会决定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养老金融体系的设置建立提上日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而机构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深。
在此背景下,银保监会负责人此前表示,将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推进养老金融市场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予以清理。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
在监管引导下,银行业积极开展适老化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打造养老体系,向着养老金融方向不断发力,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次养老理财试点落地无疑是养老金融迈出的标志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