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财经网产经讯  12月3日早间,国家医保局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今年共有117种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财经网注意到,这份名单公布的67个谈判新增药品中涉及7款罕见病用药,其中就包括了此前广受关注的渤健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此外,武田一款年费用百万的法布雷用药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也在这份名单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渤健的诺西那生钠就因为在中国一针5ml售价70万元引起了广泛讨论。在上年医保谈判时,渤健这款高价药物符合谈判标准,但是由于没有通过综合审评最终未能参与正式谈判。而在今年公司谈判代表在最后一日现身,从进到出全程持续了约三个小时。据行业媒体报道,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此次企业蛮有诚意的”,“降到了地板价”。但最终价格还需拭目以待。

对于罕见病的用药保障,医保局在9月份的答复函中指出,目前国内上市的罕见病用药中有40余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对于部分价格特别昂贵的罕见病用药,由于远超基本医保基金保障水平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原因,无法被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下一步,还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积极探索特殊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提升保障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高价药物也在探索多层次支付的可能,如何实现多方共付更为关键且切实可行。在上述答复函中,医保局明确,关于罕见病的多层次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有专家也曾对财经网指出,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罕见病等药物研发,另一方面在降低用药负担方面,不能仅仅依靠医保支付,“以政府为主导,由多方参与”的更加合理的支付结构更加需要探索和推进。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再战医保谈判”,同样备受关注的是绿谷制药的治疗药物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甘露寡糖二酸(GV-971),也出现在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名单中。2020年“971”就曾参与医保谈判却未能谈判成功,今年971再出现在初审名单上,悄然谈判成功。

据悉,971胶囊是在2019年底获批上市的,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顶着“16年来首个阿尔兹海默症新药”及“国产创新”的多项光环,但是该药物上市后饱受争议和质疑。据绿谷制药披露,今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971胶囊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范围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说明书修改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以及新冠肺炎治疗用药。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

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在调整中,国家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基金可承受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着力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