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桐柏县这样做

为进一步强化政企沟通、部门联动、上下贯通,桐柏县推行以三紧盯、四评议、五闭环、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四五六”工作运行机制,促进桐柏县各级各部门服务市场主体各类要素保障真落地、真见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


(资料图)

动态化开展“三紧盯”

紧盯政策落地。围绕创业扶持类、财政金融类、减税降费类、产业发展类、科技创新类、人才培养类、外贸外资类和市场监管类等“八大类”惠企政策,开展“盯落地”专项查纠行动,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应达尽达。

紧盯监管执法。围绕乱执法、乱检查、乱摊派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良行为,常态化开展违反《企业生产“安静日”工作制度》排查暗访行动,不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开展监管执法评议活动,通报曝光反面典型,着力为企业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生产环境。

紧盯反面典型。围绕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负面情形,聚焦副局长、科长“文化”,拓宽社会征集、基层反映、平台受理、“办不成事”窗口提供、服务大厅“差评”收集等信息源收集渠道,采取模拟办事、暗访拍摄、线索交办等形式,集中开展损害营商环境“不满意”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及时通报曝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每月制作一部警示教育专题片。

周期性组织“四评议”

评议县直部门。围绕提高县直职能部门服务效能,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确定涉及人民群众利益、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评议对象、内容及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政务服务效能评议活动,推动纠建并举、标本兼治。

评议重点科室。围绕提高县直职能部门重点科室作风效能,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合理确定评议对象、内容及方式,定期组织开展作风效能评议活动,推动作风转变、效率提高。

评议基层站所。围绕提高基层站所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满意度,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参照市里“评基层站所”活动的评议对象、内容及方式,定期组织开展作风效能评议活动,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

评估惠企政策。围绕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落地,掌握政策覆盖、措施跟进、落实过程、落地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阶段性组织开展惠企政策评估活动,形成专项评估报告和问题清单,完善评估结果的反馈处理机制,并督促问题责任部门限期整改、立行立改。

常态化落实“五闭环”

实行“包联帮扶”闭环。认真落实《桐柏县机关干部“双包联双走进”行动方案》要求,建立企业包联干部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深入推行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主动解忧、倾心解怨、帮助解困“三问三解”工作法,坚持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对企业遇到的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一般性政务服务事项,按照“企业需求-干部帮办-办理反馈-企业评价-建立台账-纳入考核”工作流程,由包联干部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定期组织企业进行满意度评价,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建立包联干部实绩台账,与年度考核定档、评先定优、奖惩激励、包联成效考评等相挂钩。

实行“问题化解”闭环。对企业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实行“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对一般性问题,按照“包联干部收集-乡镇整理上报-企业服务中心分类交办-部门办理结果反馈-企业服务中心跟踪回访”的化解闭环限时办理;对涉及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按照“联席办(主办单位)召集-联席会商-部门分头办理-主办单位结果反馈-企业服务中心跟踪回访”的化解闭环联合办理;对企业投诉类问题,按照“接诉单位受理-自主承办或移交县委营商办-分类交办解决-办理单位反馈-督促整改-跟踪回访”的化解闭环督促办理。实行线上投诉“7日内”办结制,实现投诉及时转办率、按期回复率达到100%;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推动县乡镇政务服务场所窗口评价设备配备全覆盖,评价覆盖事项率、覆盖部门率和实名差评按期整改率均达到100%。

实行“以评促改”闭环。坚持以营商环境评价为核心、以市场主体“三评”活动为抓手,根据省市历次评价满意度调查和县内评议等反馈的问题,构建“组织迎评-评价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核查-纳入考评”的以评促改闭环,推动各类问题有效解决。

实行“常态回访”闭环。建立“线上+线下”智能化、多样化回访机制,探索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企业服务大厅分别上线智能语音回访系统,对新近办理业务的企业逐一进行满意度回访;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机构采取登门走访、电话了解、短信问卷等形式,重点对诉求问题解决、部门服务效能进行满意度回访,形成一套“评价-核实-整改-反馈-复核-监督”的满意度回访闭环,推动“一企一访、一事一访”成为常态。

实行“多元监督”闭环。强化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聚焦企业经营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定期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分类明确重大项目营商环境监督专员、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体验官及群众监督员“四大监督员”职责,采取指定监测点与指派访线索相结合,收集反映问题、协助暗访检查,每月提交一批反面典型,形成“聘任授权-培训指导-观察暗访-提交线索-监督评议-考评管理”的全方位监督闭环,推动发挥全域监督作用。

链条式推进“六提升”

提升要素保障质效性。深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将企业设立、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Ukey、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水电气讯报装等纳入开办企业流程,推行线上一网申请、线下一窗办理、一天内办结、一次性办完。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优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压减纳税人申报和缴税次数。常态化落实服务企业要素保障部门联席联动联审“三联”周例会制度,优化土地供给、水电气讯、人才用工、科技信息、融资贷款、环保评审、审批许可、执法监管等要素保障,推行“一天办四证”、“承诺制+标准地”、项目签约90天内落地开工、“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实行业主单位“帮代办”、业务部门“上门办”,实现各个环节全流程跟踪服务、一条龙式服务,统筹解决要素保障问题。

提升政策直达精准度。优化政企服务平台,推广“一码惠企”,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拓展税收、资金、补贴、服务等“免申即享”政策范围,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对现行有效的惠企政策进行归集,分解,建立企业政策库,编制事项实施清单,制作“政策一卡通”明白卡,明确政策兑现事项的申请条件、时间、材料、办理时限和流程等要求,整理出一批“集成服务”办理的政策兑现事项,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落实见效。

提升帮办帮解便利度。叫响“企业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好办易办,县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及政务服务网全面公开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信息,大力推动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审批事项“免证可办”“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和材料“应减尽减”。建立帮办代办机制,实施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专人负责的帮办、代办服务举措。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和企业服务中心平台,健全“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机制,加速推动“企业服务网”平台上线运行、企业服务实体大厅线下运转,多层次多渠道收集企业运营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加速“企业登门”向“登企业门”过程转变。建立企业诉求问题清单和台账,对重大问题实行“一企一策”,常态化发挥联席会商、闭环解决机制作用,确保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提升科技金融保障力。依托院士工作站、院地校企合作等加大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绿色”通道政策,加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实施科技贷、财政补等形式,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政银企对接活动,按月通报企业贷款需求量及新增企业贷款数量,全年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南阳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年度存贷比提高25个百分点。大力引导企业注册南阳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和“兴企网”,提高企业注册量,扩大应用覆盖面。

提升执法监管规范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及清单,持续开展涉企违法收费、罚款、摊派等行为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探索推行“一件事”综合监管改革,督促有关部门建立执法“观察期”制度,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谨慎使用行政处罚等严厉执法措施。严格落实涉企检查“企业生产安静日”制度,对未经备案批准的执法检查行为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录入上传的及时性、准确度。

提升法律服务针对性。组建企业维权“法律服务团”,为桐柏县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培训咨询及维权服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送法上门”活动,加强企业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解决企业在合同、融资、劳务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提高企业合规守法经营,依靠法律抵御风险、维护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商事审判执行质效,加快推进诉源治理与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的有效衔接,,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确保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涉企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均达到40%,与公司有关的纠纷诉前调解率达到70%以上,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降至 116 天以内。

下一步,桐柏县将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责任分解、畅通沟通渠道,变“企业登门”为“登企业门”,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着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大幅提升满意程度,确保桐柏县实现营商环境评价进入河南省“前30”、位居南阳市第一方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