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文/霍丹彤、陈向阳)“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南方’正以愈发觉醒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20日下午,在《参考消息》进校园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贾佳鑫第一次听到“全球南方”的概念,他专门将这个词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中。


【资料图】

“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在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如今,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之治、西方之乱”背后根源何在?中国共产党又拥有怎样的成功密钥?为此,参考消息报社精心准备了此次专题讲座,作为报社为助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而策划的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同时也是《参考消息》今年开展的“数字报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消息报社代表(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有关负责人(左)向北航赠送《参考消息》数字报。

在当天的活动上,参考消息报社代表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有关负责人一道,向北航赠送了一批《参考消息》数字报。200多名北航学生现场聆听了参考消息报社资深编辑所作的专题讲座。

不少同学认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平视世界。贾佳鑫说,通过聆听参考消息报社组织的专题讲座和阅读《参考消息》数字报,自己的知识边界得到了拓展,也让自己开始思考一些此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比如“欧洲为何强调不会对华脱钩”。一系列问题都吸引他继续深入了解,并使他从政治、社会等层面进行发散思考。

▲北航学生向主讲人提问。

在王一同学看来,“《参考消息》提供了一种他者的视角,让我们能更客观地看待新闻热点”。另一位同学盛哲泾则认为,在信息爆炸、舆论环境愈发复杂的时代,高校学生更需要具备自我辨别的能力,而包括《参考消息》这样的专业媒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1931年创刊的“90后”主流大报,《参考消息》向来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早在1958年8月,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谈话中说道:“要把《参考消息》的阅读范围扩大到全国的高等院校学生。让他们经常阅读《参考消息》……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参考消息》编辑部后来收到许多读者欢呼毛主席指示的来信,其中有一位大学生写道:“中国大学生有福气,天天能看《参考消息》。”毛主席后来又指示,高等院校每个班应有一份《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数字报进校园北航站活动现场。

今年,《参考消息》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及部分高中)举行“数字报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通过赠阅《参考消息》数字报、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走到青年中去,帮助青年学子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就业本领,同时为高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有意参加《参考消息》数字报进校园活动的高校或中学,欢迎与参考消息报社取得联系。联系邮箱:xy@cankaoxiaoxi.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