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份,日本商品出口同比上涨20%,金额扩大至88375.14亿日元;但进口商品发展长更为强势——增速高达30.3%,进口额提升至108649.47亿日元,连续第六月达到10万亿日元级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月实现的贸易逆差金额再度超过了2万亿日元,同比上涨108.2%,并且是连续第16个月呈现逆差状态——逆差增幅虽远低于今年10月份的2287.9%,但依然处在高位,令人乍舌。

前11个月的商品出口、进口、逆差金额均创新高

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报告还显示,今年前11个月的对外商品贸易逆差金额高达185124.53亿日元,也创下历史新高,且增幅超过100%。同时,日本商品出口金额为893991.86亿日元,创新高。

进口商品金额更是达到了1079116.39亿元(接近108万亿日元),还是创下历史新高。换言之,日本商品出口、进口、逆差金额同时创下历史新高,而且都还获得高速增长。这该如何解读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能源和食品价格暴涨以及日本产业结构落后性的共同结果。日本对外商品贸易呈现逆差在能源和食品价格暴涨之前就发生了,俄乌冲突带来的后续影响只是加剧了这个过程。

对外商品贸易连续16个月呈现逆差的根本原因还是日本在新能源、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手机、信息科技等领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传统优势产业又同时受到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挤压。

与30年前相比,日本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萎缩了好几轮。日本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曾一度达到149家,同期美国拥有1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两国占到全球500强企业总量的60%。

那一年,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们中国仅上榜了3家企业,仅是日美两国上榜企业数量的零头。到了2022年,中国上榜145家企业,在全球领跑;美国上榜124家企业,排第二名。

日本上榜企业数量降至47家,仅相当于日本企业巅峰时期的31.5%。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长期保持创新,跟上全球产业转型和升级轨迹,那产生的后果只能是“不进则退”。

另外一种观点眼光较为犀利,看到了日元大幅贬值背景下“日本商品出口的高增长,外贸企业的高盈利”。南生提醒大家,高额逆差并非是“商品出口金额缩减带来的”——实际上,日本商品出口也在高增长。

除了今年1月份的出口增速只有9.6%外,其他10个月的出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并且从8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取得了超过20%的高额上涨。这个增幅,不要说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了。

就是越南、印度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也难以做到。就像日媒报道的那样,日元大幅贬值“变相抬升了日本商品出口竞争力,提升了盈利”——预计会额外获得5万亿日元以上的超额利润。

日本跨境电商企业也因为“日元汇率优势”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富山县的特产柿子饼出口价格降低(按美元计算),海外销量大幅提升;有些行业的利润扩大后,给员工增发了奖励……

总之,商品出口、进口以及逆差金额同时创新高对日本来说有利,也有弊端,站在不同角度或行业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呈现的多样性特点。对此,网友们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