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劝大家,买保险要先自保,再考虑父母妻儿


【资料图】

但实际上,我人生中第一次掏钱买保险,就是买给父母的。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么抢手。

我选了位保险代理人,听了他的长篇大论,对于“买保险要先自保”这个观点,我表示非常赞同。

然后,我就给我父母买了个寿险。

因为商业保险对高龄人群太不友好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趁着父母年纪还没那么大,给他们买上一份。

当然,给他们买保险,也是在帮他们避坑。

对我来说,给父母买保险更像是一场成年礼。

我开始照顾他们,为他们的未来做考虑。

这场仪式,会持续到我成为主心骨,从他们手里接过经济责任的大旗,才算真正的结束。

在此之前,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还是他们。

所以,我就先给父母买了。

寿险的产品形态很简单。

不像重疾险,对于合同赔付的条件,什么前症、轻症、中症、重症,手术是什么样的手术,状态是什么样的状态,规定很是细致,细致到令人发指。

除非是医学生,否则正常人很难辨别那些可以赔付的情况在临床上常见还是不常见,容不容易达到。

医疗险同样如此。

作为一个报销医疗费用的产品,医疗险对费用的规定同样细致,不只对使用什么样的药品、器械、服务有规定,还对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医疗费用有规定。

密密麻麻的条款,真令人挠头

而寿险的保险责任:

要么人没了,赔钱,

要么人全残了,赔钱。

对原因也没有过多的限制。

要是因为意外伤害就给基本保额;

要是因为意外伤害以外的原因,等待期内给已交保费,等待期后给基本保额。

寿险的免责条款也很短,多数就三条。

某寿险产品的免责条款

而且,寿险最能体现人性光辉了。

因为寿险的使用场景,多半还是身故保险金,而这笔钱显然跟自己不沾边。

大家买寿险所图的,也是为了在自己离开人世后,家人能够继续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

这种不利己的条款,和人类逐利的本性是相悖的,所以弥足珍贵。

你看诸多中年人为什么任劳任怨不敢辞职?

就是因为自己身后是一家子的命运,有着一身的经济责任,赡养父母,照顾配偶和子女,负担家庭的各种支出。

自己要是没了,那对家庭是精神和财务上的双重打击。

这种人间惨剧,那些X滴筹上太常见了。

而且那上面多数只是重疾,从理论上来看,还存在重回收入巅峰的可能。

但带身故责任的寿险,一旦被保人出险,那影响的就是家庭几十年的经济收入。

这就是寿险的意义所在。

我们花了一生没想明白的生命价值,它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站是一台印钞机,倒下是一堆人民币。

寿险的购买原则也不复杂。

首先,寿险的保额可以这么考虑。

你想,本来就没赚几个钱对不对,车贷、房贷还没还完,老婆孩子还没照顾好,父母还等着你养老,要是突然意外身故,那这巨大的收入漏洞怎么补?

但几十年的收入漏洞,显然不是一次性能搞定的。

即便能,那保费也会高得要死,

结果就是,还没意外死,就先穷死了。

我的建议是:

寿险保额=家庭所有负债+供家庭十年支出的生活费(日常、教育、赡养等)

至于寿险的保障期限,

根据保期的长短,寿险可以分为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定期寿险足矣,保到自己退休年龄就好。

因为寿险的作用,是保障家里的经济支柱,所以保障期限能覆盖他承担经济责任的年龄就可以。

而终身寿险,是另外的购买逻辑。

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笔必赔的钱,所以它势必会在保费上有所提高,甚至多数提高到让你怀疑人生。

对有购买终身寿险意图的人来说,无非也是看中“必赔”,因为定期寿险难免会有保障期间不身故的可能性发生。

但这种需求可以拆解。

一个正常的定期寿险+一个正常的年金险,同样能达到终身寿险的作用。

保障期间身故了,拿钱;

保障期间外身故了,年金险也会利滚利,保险金还是给家人。

这时候你只需要考虑,提高终身寿险的保费与定寿+年金的组合相比,哪种更划算。

我看了下后台数据,这个号26~35岁的读者占45%,36~45岁的读者占27%,都已经是开始接手家庭经济收入大头的时候了。

生活的苦难,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清楚。

趁着现在收入条件还行,身体没什么毛病,要抓紧时间给自己配置保险。

别等到最需要保险的年纪,却失去了投保的资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