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学群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人到了晚年,要不要把存款都给子女呢?”

有人觉得,当然要给,因为子女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养老也需要子女。


(相关资料图)

也有人觉得,不能太早的给,因为给了以后,自己会变得很被动……

而不论是哪种选择,其实背后都会折射出现实的真相!

“到了晚年,要把存款都给子女吗?”

群里小张的回答是:“不能”。

然后他跟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家的邻居张姨,老伴过世的早,一儿一女都在城里工作。

她自己一个人住乡下,儿女有空就来看看。忙的时候,几个月来一次。

去年有一阵,张姨感觉膝盖常常疼的不行,村里的大夫看过后告诉她:膝盖损伤,关节炎也很严重,需要尽快去医院做手术。

打电话给儿子,儿子说在出差,让她找闺女。

闺女说带她去医院,然后话里话外还夹带着指责,埋怨她当年就不应该把钱都给儿子。

张姨年轻的时候开店做生意,攒下了不少钱,按理说,晚年应该过得很富足。

但是她,不仅拿出来大部分积蓄给儿子买房买车,就连自己之前准备的养老钱,也一把给了儿媳妇。

本来是想讨儿媳妇的好,心想着以后养老还要靠他们。

谁知,儿子和儿媳后面好像并不领情,儿子还常说:“你赚那么多钱,不就是给我留的吗?”

后面张姨做手术,一直是女儿陪伴左右,儿子和儿媳天天以忙为借口,一共也没露几次面。做手术的费用,大部分也都是女儿出的。

都说,人心经不起金钱的考验。

亲情,有时候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有的人,你掏心掏肺,到最后,却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后悔莫及!

当然,张姨这种情况也许只是个例。

但是也不得不说,钱,无论什么时候,都会给人安全感。

当你手上有足够的存款,面对生活也会更有底气。

对于步入晚年的老人来说,手上的存款,是一种依靠。

群里的好友小郑随后又跟大家分享了他大舅的故事:

大舅和舅妈都曾明确表示:不会把存款过早的给子女。

虽然很爱孩子,但是内心还是坚信:凡事先要靠自己,不能太依赖子女。

大舅是工人出身,退休后每个月有几千块的退休金,手里还有一笔积蓄,足够他们老两口晚年的花销了。

而且大舅和舅妈都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们把积蓄分成了三份:

第一部分:培养爱好的花费,比如旅行、参加摄影学习;

第二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

第三部分:指数基金。

平时的退休金,用来日常消费;银行的固定存款,是兜底的保障。

而指数基金每年的分红也有不少,他们会拿这个钱来补贴子女,或者给孙子孙女包个大红包。

逢年过节的红包,都会让大人孩子们开心不已……

他们觉得,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当年,如果生病住院,还是自己手里有钱比较踏实,儿女们都忙,压力也大。

不得不说,大舅对存款的处理方法,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人到晚年,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花钱的地方就会很多。

而存款,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只有这样,当意外和疾病发生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钱去应对,而不是要小心翼翼的去看儿女的脸色。

人性是复杂的,在金钱面前,有时候亲情也会黯淡。

但我们还是要相信,大部分的子女都是善良孝顺的。

作为父母,妥善的打理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不给儿女们添麻烦,其实也是等于帮了孩子们。

而对于存款要不要都给子女这个问题,笔者还是比较赞同上文中小郑大舅的做法。

因为这样不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踏实、丰富,偶尔的补贴和红包,也会让儿媳、孙儿们都念着老人的好,皆大欢喜。

而且大舅购买的指数基金,如果持有时间足够长,每年单纯的分红已经赚回了本钱。后面每年持续的分红,都会让生活多一份底气。如果最后不想持有了,将基金卖掉,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其实,类似这样的投资,我们从年轻时候就可以开始积累。例如在低估值区间来定投指数基金,特别是红利指数基金,积累到一定年限,市值和分红,相信都是相当可观的。

而且具备一定投资技能的朋友还可以进行股票投资,这样在复利作用下,收入更会远远超过指数基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来,因为只要大家相信国运、相信未来经济的发展,手中握住【好资产】,那稳定复利就是必然的事!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市场震荡得比较厉害,但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熊市中反而会发现减仓的机会。

但是,投资理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切忌盲目跟风,不懂得时候一定不要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