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直播中,包括最近一系列的文章里,老南反复在提一个观点:

目前A股权益类产品,要敢于标配。

同时,对于之前持有的产品,要全面检视,把好的留住,把差的更换。


(资料图)

总结下来就是只调仓,不降仓。

今天再详细聊聊。

01

在最近的咨询中,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类情况,就是投资者抱着前几年高位买入的,一些大几百亿的网红基金,因为还亏钱,舍不得调仓。

其实老南早在《投资百亿基金,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一文里,就给大家详细分析过,规模对业绩的冲击,是非常显著的。

以某只知名的300多亿的基金为例,从业绩排名看,其分水岭,是2019年,即使风格切合的20年,业绩排名也下滑到中游位置。

原因就是规模,19年之后,规模上了百亿,投资难度指数级增长。

其实老南一直认为这位基金经理水平是非常高的,但水平再高,在这个规模下,也很难发挥。

不止是公募,私募也一样,这几年,不少百亿私募的神话纷纷破灭。

去年某家百亿私募,回撤了30%。有位咨询老南的客人,拉老南去听了去年底,这家私募的线上会议。

其实基金经理说的非常客观、非常坦诚,把自己投资失误的全程,讲的很详细。

他累计管理了200多亿的产品,去年3季度,预判大会后会放开疫情,便调仓到了相关板块,结果判断错误了,持仓被狠狠地砸了。

于是,立刻认怂,又调回去。要知道,几百亿的调仓,可不是散户那样,几分钟就可以的,时间短则几周,长则数月。结果刚调回去,去年底又放开了,又被砸了一遍。

其实这个例子,倒不是嘲笑别人,而是充分说明,是人都会犯错,但如果他管的不是200亿,而是20亿,即使犯错,调仓速度会快很多,回撤也不可能这么大。

规模越大,对犯错的冗余度,也就越低。

02

其次,也建议大家,多看看持有产品的月报、季报、年报,尤其是持仓。

比如,前阵子,有客人咨询老南一只产品,最新月报披露的持仓,是这样的:

你没看错,现金都排到第三了,说明这个产品重仓在港股互联网股票,和电器,那说明持仓高度集中。

再看下业绩,尤其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的这轮暴涨:

对于这种产品,你就要思考下,港股里这些互联网股票,后面走势会如何?其实老南2月初,在《港股的“恒纪元”,还有多久?》一文中就提醒,港股这轮反弹已经完成了之前的修复。

之后港股也一路调整,这个产品2月份也回调了5%。

按照老南的观点,这种产品,是没有继续投资的价值的,过度的行业暴露,这种方法论,从来没有走出过优秀的产品。

当然,如果你强烈看好港股,看好这些互联网公司,那你直接去买个股好了,为啥还要买私募,分人家20%的carry?

03

最后,还是要远离热门。

上个月,老南一篇文章中提到,你的基金组合,到目前为止,如果整体回报率没过5%,那平均值都没有。

然后有网友留言说,自己今年2.22%的收益,在某某宝,战胜94%的人了。

其实你只要去看下,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排名,到目前为止,中位数是真有5%的,混合型的均值,也在3%以上。

可为啥大家的平均收益,远低于市场均值呢?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散户买产品缺乏专业度,大量听从网站推荐,尤其不少平台散发的各种软文,导致很多客户的投资,都集中在一些规模巨大的网红产品上,最后必然跑输整体市场。

而且时点上也非常容易追高,如下图,是基金业协会提供的各代销渠道的股票、混合基金保有量占比。

你会发现一个很奇葩的情况,21年底银行、券商的保有量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唯独互联网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基金保有量出现了近10%的增速。

然后,就......

投资的趋同性,对大部分人而言,尤其跑得慢的人,最终必然是血淋淋的。

当然,也有不少产品,也许规模不大,少有人问津,业绩其实并不差,只是没“流量”,但这样的低调的优质产品,其实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无论你过去几年的股票投资,是赚是赔,调仓比减仓更重要。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