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已尽数出炉,作为中坚力量的城商行交出了新的成绩单。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2022年末,已有6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江苏银行连续四个季度总资产超越上海银行,成为当下第二大城商行,仅次于北京银行。业绩上,去年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3家营收同比增速收窄,另有4家营收、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江浙地区5家城商行表现强劲,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5%,且在营收、归母净利润指标上,江苏银行超越北京银行领跑城商行,宁波银行超越上海银行排名城商行第三。

在息差下行影响下,作为城商行营收主力的利息收入增速放缓,尽管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仍有超半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专业人士指出,区域银行更易在区域性较强的存贷款业务上找到差异化优势,对大多数城商行而言,非息业务收入更多的是一种补充,而很难成为发力的重点和亮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城商行持续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13家城商行贷款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5家对公贷款增速超过20%。整体资产质量控制良好,13家不良贷款率同比下滑、2家持平,仅2家有所提升,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3家银行均为城商行。部分城商行还保持较高拨备水平,4家拨备覆盖率高于500%。

头部排名变换 江浙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均超15%

年报季落幕,A股17家上市城商行2022年成绩单均已出炉。

2022年,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城商行资产规模稳步提升,前十名总资产同比增幅均超过10%。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5家城商行总资产均在2万亿元以上,处于城商行头部位置。与2021年末排列位次相比,江苏银行超上海银行夺下第二,同时南京银行作为新成员,资产规模首度突破2万亿元。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北京银行是当前唯一一家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的城商行,以3.39万亿元的总资产稳坐头把交椅。上海银行则连续多年坚守第二大城商行的位置,但自2022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资产规模首次超越上海银行起,两家银行之间差距逐步拉大,江苏银行领先上海银行从不足百亿发展到超过千亿。2022年末,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2.98万亿元、2.88万亿元。

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总资产分别为2.37万亿元、2.06万亿元。南京银行年报中表述道,截至2022年末,全行资产总额成功站上2万亿元大关,达到20594.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05.37亿元,增幅17.76%,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除此之外,仅剩杭州银行资产达到万亿元以上,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1.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5%。成都银行、长沙银行资产规模瞄准万亿级目标,分别达到9176.5亿元、9047.33亿元。其余9家城商行资产均分布在3000亿元-7000亿元之间,目前规模最小的是厦门银行,资产规模为3712亿元。

业绩表现方面,2022年,17家城商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670.78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归母净利润1730.92亿元,同比增长13.65%。与2021年增速——13.31%、16.12%相比,均有所收窄。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多数城商行营收增速下滑较为明显,17家银行中13家营收增速都不及2021年,占比近八成。兰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营收更是分别同比下滑4.92%、5.54%、7.23%、8.82%。另外,郑州银行、西安银行去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4.92%、13.55%。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城商行业绩排名也较2021年出现变换。江苏银行以705.7亿元、253.86亿元的营收、归母净利超越北京银行的662.76亿元、247.6亿元,拿下城商行第一的位置。同时,宁波银行以578.79亿元、230.75亿元的营收、归母净利超越上海银行的531.12亿元、222.8亿元,排名升至城商行第三。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江浙地区城商行业绩表现较为优越,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15%。

江苏银行以28.9%的增幅蝉联城商行第一,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分别达到26.13%、26.11%、18.05%、16.09%,在区域性银行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分量。去年除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业绩排名上升外,苏州银行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润也均超过青岛银行。

"城商行作为区域性银行,业绩与所在区域经济增速高度相关。"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2022年,基建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亮点,江浙地区外向经济发达,实体企业融资需求高且资产质量优,为江浙城商行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就行业内部来看,江浙地区的头部城商行在产品创新、提质增效、激励机制等方面一直可圈可点,在特定领域不乏行业标杆,为其较好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内部支撑。

利息净收入增速收窄 中收难成发力点

从营业收入的构成来看,城商行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利息净收入,尤其是发放贷款及垫款所带来的利息收入。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2022年末,17家城商行利息净收入均达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近5倍以上,两者比例最小的是杭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为228.5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6.74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022年,城商行中利息净收入排名第一的是江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22.64亿元,同比增长14.92%,北京银行次之,利息净收入514.58亿元,同比增长0.12%。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去年17家城商行利息净收入增速均不足15%,另有5家同比下滑,与2021年相比11家增速收窄,占比超六成。

"影响利息收入的主要因素在于息差和信贷规模。"CBD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首经贸金融学院教授高杰英向财经网金融指出。

2022年,17家城商行中有14家净息差较同比收窄,10家低于2%,息差下行趋势明显。其中长沙银行净息差最高为2.41%,厦门银行最低为1.53%。息差增幅最大的是江苏银行,2022年净息差2.32%,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重庆银行净息差降幅最大,为1.74%,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对此,江苏银行解释原因为:一方面,资产结构持续调优,投研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负债成本有效压降,降低结构性存款占比,灵活调整同业负债久期。

厦门银行则表示,受LPR多次下调影响,叠加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和减费让利政策,贷款平均利率有所下降,公司主动优化存款结构,着力压降高成本负债,存款平均利率下降,但整体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高于负债成本下降幅度。

事实上,在追求利息收入之外,城商行也在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发展中间业务,但2022年超半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处于下滑趋势。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66亿元,另一家突破70亿元的是北京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17.96%。同时,8家不足10亿元。

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两家头部城商行去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64.93亿元、62.52亿元,同比降幅28.23%、16.53%。上海银行表示,受上年同期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清零实现收益大幅增加,造成基数较高影响,代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江苏银行代理手续费收入也同比下降24.9%。

薛洪言指出,相比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以银行业手续费、大财富管理收入等为主,区域属性较弱,全国性银行凭借网点、客户等优势,更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同样是提供基金代销业务,无论是千万客户还是亿级客户,在产品接入侧所需的工作量相差不大,但客户规模越高,投入产出比也就越高,更具竞争优势。"他举例道,就区域银行而言,更易在区域性较强的存贷款业务上找到差异化优势,对大多数城商行而言,非息业务收入更多的是一种补充,而很难成为发力的重点和亮点。

高杰英也表示,城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是受规模所限,相关代理业务、交叉业务以及大客户的一揽子服务业务较难开展。应依据自身客户特征、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专长,寻找有特色适合本行开展的中间业务进行拓展。

包揽上市银行不良率最低前三 4家拨备覆盖率超500%

城商行"根植地方、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同频共振。在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的职责引领下,2022年城商行贷款规模持续扩张。

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贷款规模均达到万亿元以上,分别为1.8万亿元、1.6万亿元、1.3万亿元、1.04万亿元。13家城商行贷款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2家增速超20%,即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贷款总额4878.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2亿元,增幅25.20%,宁波银行各项贷款10460.02亿元,比年初增长21.25%。

对公贷款为贷款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据财经网金融梳理,17家城商行对公贷款占比均超过50%,贵阳银行占比最高,对公贷款(含贴现)余额2370.39亿元,较年初增长13.98%,占贷款总额比例为83.09%。成都银行2022年对公贷款同比增幅最大,较上年增长32.66%至3777.89亿元,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南京银行对公贷款增速也超过20%。

杭州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推进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期末公司贷款总额4423.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9.18亿元,增幅21.38%。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去年城商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持续出清不良资产,资产质量控制良好。截至2022年末,42家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3家银行均为城商行,分别是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5%、0.77%、0.78%。与2021年末相比,13家不良贷款率同比下滑、2家持平,仅重庆银行、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提高0.08个、0.03个百分点至1.38%、1.88%。成都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苏州银行实现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的"双降"。

苏州银行、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于2022年末降至1%以内,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上市七年来逐年下降;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88%,较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超半数城商行均提高拨备覆盖率,部分还保持较高拨备水平。截至2022年末,有4家城商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高于500%,分别为杭州银行565.1%、苏州银行530.81%、宁波银行504.9%、成都银行501.57%。苏州银行增幅最大,较上年末提高107.90个百分点。该行在年报中表示,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迈入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对于部分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于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薛洪言表示,只要盈利足够厚,商业银行可以做到在不降低甚至逆势提高拨备覆盖率的前提下,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降低不良率。

高杰英则指出,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向好,拨备覆盖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一是由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不需要特别多提取准备金;二是银行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服务该地区企业的银行持有的资产整体质量保持稳健。

【作者:钱晓睿】(编辑:王欣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