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已超过3年之后,如今,距“资管新规”过渡期仅剩4个多月时间,包括银行、券商、信托公司等在内的理财规范转型即将收官。事实上,在发文初始,各大资管机构就一直按照监管要求制定整改计划。随着过渡期进入倒计时,“打破刚兑、专业管理、风险自担”正在成为各类资管机构的共识,不过,各机构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在产品维度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资管产品、信托产品三类。

银行:保本理财年底将清零

2020年7月,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国务院批准同意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届时,市场上的保本理财产品将全部清零。

随着过渡期进入倒计时,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各大银行理财产品规范化转型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同业理财规模进一步缩减。另外,作为资管市场的“生力军”,当前已有1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了承接母行理财产品的工作。

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18%,同比增长51.06%。净值型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9.03%,较年初上升11.75个百分点;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余额占全部净值型产品比例为79.93%。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市场的存量资产处置也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与此同时,同业理财存续余额2718.80亿元,同比下降62.78%,同业理财规模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不足2%。

回望此前,自2017年监管部门开展专项和综合治理以来,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速大幅下滑,尤其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存续余额同比下降25.4%,规模大幅收缩。直到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终于企稳回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万亿元,同比增长5.37%。

在一家国有银行人士看来,在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通过自身调节,目前已可以很好地适应监管要求。招联金融相关人士表示,总体来说,银行理财正在按既定安排有序进行整改,保本产品、同业理财规模大幅下降,存量资产处置进展加快,产品和业务转型进展比较顺利。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如进一步细化信息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等要求。

券商:资管业务大洗牌

随着资管业务大集合改造进入倒计时、通道业务缩减,券商的传统业务收入下降不可避免。如今,在券商行业,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行业佼佼者正成为新的领跑者。

日,中证协向券商下发《证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券商合计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44.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2.91亿元小幅上升1.2%。同时,据中基协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7.32万亿元,已较历史高点18.77万亿元缩水超六成。这“一增一降”之间,券商资管的行业生态正悄然重塑。

业绩排名显示,券商资管行业的前三名座次已发生较大变化。

此前排在行业第二位的东证资管,今年上半年的业务净收入排在行业第一,达18.67亿元;中信证券则紧随其后,实现净收入17.82亿元;去年同期还排第六的国君资管升至第三,净收入为9.42亿元。同时,去年同期排名第一的华泰资管,今年上半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7.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收入11.11亿元下降约35%,迅速降至行业第五名。从净收入的同比增幅看,前三名中,增幅最高的是中信资管,达101.08%;东证资管的增速也不低,为69.49%。

另外,按照相关报告,为加速赶上行业转型节奏,一些中小券商资管在创新业务及产品等方面不断发力。比如目前排名行业第六的财通资管,上半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6.02亿元。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解释,业务排名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产品“净值化转型”下券商资管业务结构的变化。

而券商在资管业务方面的发力,也影响着其在二级交易市场的表现。山西晚报记者发现,期,随着广发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的资管业务比重持续提升,此类个股在期率先突破,日K线图已形成了新的上升通道,成为A股市场上券商股的新旗手。

信托:信托资产规模首度回升

在信托市场上,“资管新规”的影响同样很明显。

8月18日,信托业协会发布了信托行业半年报数据,研报显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结束,信托业的业务转型业已取得一定成效。融资类与通道业务继续压缩,房地产信托规模得到有力管控,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与2021年一季度末相比,环比增加0.26万亿元,增幅为1.28%,为“资管新规”颁布以来首次回升。在此之前,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26.25万亿元的高点持续滑落,3年规模下降了约5万亿元。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此前,信托资产规模下降主要是由于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业务压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以通道类业务为主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已不足2017年末高点时的一半。融资类信托规模则是在监管要求下,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下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4.1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环比下降7.24%。

根据数据显示,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为10.37万亿,整体保持稳,但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2季度末达到50.23%,首次突破50%,较2017年末上升12.49个百分点。同时,相对于资金信托而言,非资金类的资产来源即管理财产信托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较2017年末的16.53%上升6.08个百分点。从资金投向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资金信托在五大领域占比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工商企业、证券市场、基础产业、房地产业、金融机构。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多家信托公司把开展标准化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证券市场投向的信托比例出现增长。业内人士解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环境为信托公司带来了标准化资产投资机遇,信托公司能够充分发挥信托资产的本源属,发展直接融资业务,促使金融市场投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形成良互动且高效运转的金融与实体经济资金融通格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