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蝴蝶效应,南美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结果引起了亚洲的一场大风暴。现在一场经济的蝴蝶效应也在崛起,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比亚迪快速崛起,市值突破了万亿大关,竟然让香港首富李嘉诚成为大输家。


(相关资料图)

很多人看到这个观点,肯定觉得是瞎扯淡。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李嘉诚看轻制造业,如今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李光耀当年对李嘉诚的评价是一语成谶。他说李嘉诚是靠着垄断赚钱,从来没有制造过一个影响世界的品牌。

新加坡跟香港的区别就是,两个城市同样是靠着金融、转口贸易发展起来,可是新加坡的制造业非常发达,拥有众多的世界级别品牌,可是香港却是依赖于地产经济。香港跟新加坡的差距,也是体现了李光耀跟李嘉诚在认知上的差别。

李嘉诚的生意看起来涉及很多行业,包括电讯、天然气、石油、电力、港口等等,可是本质上这些都是垄断形的经济。天然气、石油、港口、电讯这些生意,可以看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租生意。简单来说,李嘉诚靠着房地产积累了庞大的资金,然后就用这些资金来投资垄断基建生意,靠着赚着各行各业的“租金”。

所以李光耀才会说李嘉诚对世界毫无贡献。那么这跟比亚迪有多少关系呢?李嘉诚现在大部分的基建生意都在哪里?基本上都是在欧洲。他在欧洲的资产估计在1万亿港币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基建生意其实跟所在地区的经济本质息息相关,经济好基建生意就好,如果经济不好基建生意就自然不好。简单来说,如果你一个电力公司一年赚10亿,你花了100亿收购,那么假设这个电力公司利润下滑到5亿,那么估值就剩下50亿,也就说他在估值上已经损失了50亿。

比亚迪今年以来销量暴涨,这还是在经济下滑,而且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比亚迪单月销量已经突破了13万台。因为销量暴涨,比亚迪的市值也是一路上涨,目前最高突破了1万亿人民币的大关。

不仅仅是比亚迪,整个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都在爆发,不仅仅整车制造商,还有各种各样的 零配件商。代表的就是动力电池的核心制造商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过了1.5万亿。

欧洲经济的核心是什么?并不是金融业,而是他们的中高端制造业,其中的核心就是汽车。欧洲的经济核心是德国,德国的经济核心就是汽车。德国虽然有四大支柱产业,不过核心还是汽车。

在传统的燃油车方面,中国汽车确实无法跟他们相提并论,可是在电动车方面就不一样了,中国起步最早,现在优势最大。很多人都说了,全球的电动车除了特斯拉就是中国公司。这个情况跟手机市场很相似,除了苹果三星就是中国公司。

20年之前,没有人可以想象,如今在全球畅销的大部分手机品牌都是来自中国。现在也是如此,10年之后可能全球主要销售的汽车品牌都是来自于中国。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电动车目前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中优势明显,出海是早晚的事。

目前中国是市场最大的汽车市场,欧洲汽车在中国有庞大的销量,特别是德国汽车。可是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率先就是打破欧洲汽车在中国的垄断,让德国汽车失去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市场。第二步我们国产车会出海,争夺海外的市场份额。现在已经有皇室用比亚迪作为接待用车。那么欧洲汽车的市场份额会一步一步被中国汽车吞噬。

不出10年,中国汽车必定会满世界跑。到那个时候欧洲的经济衰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很多人预测,中国汽车崛起将增加2000万个中产家庭,那么中国经济会进一步发展,到时候中国的其他中高端制造业会发展起来。

欧洲的其他优势产业也会一步一步失去优势。欧洲经济的落败就是不可逆转的。欧洲衰败,基建生意的收入跟估值就会大大下滑。那么李嘉诚自然是损失惨重。

李嘉诚的生意玩法就是找周期,在经济的高潮跟低潮中买入卖出,赚取差价。李嘉诚的这个玩法是好的,可是炒股的朋友就知道,你以为是底部,谁知道那才是大跌的开始。2008年之后,李嘉诚进入欧洲市场,以为是去抄底。可是如今14年过去了,欧洲经济并没有反弹,欧元、英镑反而是一跌再跌,并且随着中国汽车的崛起,可能将成为压倒欧洲经济的最后一根道菜。

欧洲从发达地区沦为普普通通的地区也是早晚的事情。一个人口不多,又没有能源的地方,在失去中高端制造业之后才成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到了那个时候,欧洲经济就是在吃老本而已。

所以现在看来,李嘉诚轻视制造业,另外忽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将让他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他在2008年可以选择到内地投资一大批优质的制造业企业,那么今时今日李嘉诚家族的地位将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如果李嘉诚这么干,那么他将名利双收。

从名望上说,李嘉诚投资内地制造业,大大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别人就不会诟病他只会靠垄断,靠囤地来赚钱,另外中国制造业如今已经崛起,比亚迪、福耀玻璃、格力电器、三一重工这些都是优秀的代表。可惜李嘉诚因为不愿意投资制造业,从而错失了这么多的机会。这就是李嘉诚的局限性,也是他的宿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