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百信银行致力服务普惠小微,践行数字化开放银行模式,重点发力产业数字金融,积极探索财富管理和交易银行创新,全面开展审慎稳健经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
据中信银行3月24日年报数据显示,百信银行总资产794.06亿元,同比增长19.46%;总负债726.01亿元,同比增长21.20%;用户规模突破6900万户。营业净收入29.98亿元,同比增长74.05%;实现净利润2.63亿元,拨备前利润和拨备覆盖率均大幅提升;不良贷款率和新增不良生成率均明显下降;获批发行20亿元二级资本债,再次获得AAA主体长期信用评级。
在普惠金融方面,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36.56亿元。乡村振兴、现代农业领域累放15.93亿元;纯线上创新票据产品“百票贴”,聚焦“三小一短”(即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剩余期限)票据,重点服务小微长尾客群。全年发放7.84万笔、总计226.53亿元的票据直贴,笔均票面金额28.88万元;累计向460余家企业让利819.64万元,户均让利近2万元。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百信银行积极践行普惠初心,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持续努力。
“依托智能科技,发展普惠金融是百信银行一直以来的经营战略。”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表示,百信银行的定位就是AI驱动的数字普惠银行,以AI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以数据能力为发力点,以API为触手,广泛触达更多场景和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时效便捷、内容丰富的金融服务,最大可能实现“普”的广度。
同时,注重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大众特别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以及下沉客群的金融可获得性、可担负性,最大程度落实“惠”的力度。
积极践行“为百姓理财,为大众融资”的初心,聚焦长尾客群和小微客户。“百信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针对职场小白、城市蓝领、小镇青年这三类,把服务嵌入到互联网的各个场景生态,给用户提供更加敏捷以及更高价值的多样化服务,强调有温度的服务,并不单纯是存、贷、汇等传统金融服务。”李如东说。
布局产业数字金融,营造小微企业良好的融资生态。目前,百信银行已经推出了“百车贷”“百商贷”“百票贴”“订货贷”“供货贷”“养殖贷”等特色产品。在普惠业务发展方面,百信银行将信贷资源优先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等行业,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纯线上、数字化、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据悉,百信银行一直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2021年,百信银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绿色金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整合票据贴现产品“百票贴”,落地北京地区首笔“京绿通Ⅱ”专项再贴现产品,精准锁定绿色融资需求,业务规模在北京市场居首位,获评新华社瞭望智库“实践绿色金融示范案例”。“百票贴”产品累计为3000多户企业提供贴现超过450亿元,其中90%以上为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