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留言和段落格式有问题,更正了一下,其它不变)

最近研究了一些宏观的东西,又看了一些各种学家的观点,忍不住把自己的真实成果分享给大家。

经济、信贷与物价周期

数据说明:

1. 上图准备金率是大型金融机构的,从08年开始,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一直比大型低2个点。

2. GDP增幅为官方数字,网上查说官方剥离了通胀,按可比价格。

3. GDP计物价增:1+GDP增值/1+GDP增长;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CPI、PPI的中间值甚至最大值都有差距。

4 信贷增幅为过往3年GDP平均增幅的2倍增幅标橙,3倍左右标红,低于1倍增幅标绿(包括减少)。

5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CPI、沪深300等采用类似标色,即红色/橙色表示大涨或微涨,绿色/青色代表大降或微降,年份的标色大概代表当年是牛市还是熊市。

我把上面的数据做了两幅图(放到一幅图线会挤在一起,很难看出规律来)

经济与信贷周期图

物价与证券市场周期图

注意两幅图的时间线对照。

个人结论:

1信贷投放是否合理参照GDP增速判断更靠谱。

2.CPI大致滞后于PPI上涨,GDP计物价增长接近CPI/PPI中间值,有时大过最大值(10/11年),反映了涨价的传导效应和涨价后业绩受损下的回归。

3. 通胀滞后于信贷投放高峰,加息的步伐常晚于通胀,且加息常要持续较长时间才能遏制通胀。

4.资本市场线的跷跷板游戏(利率与风险资产间)一直都是成立的。

(上图拍摄于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

通胀到哪儿了?

如下是国际油价在2020年前(含)连续25年的变化

基本年均油价100美元左右,就是历史最高价了,也就是2011~2014年。

最近3年的原油价格走势

简短统计下原油的区间价格,我排除了那些持续时间很短的低价。

20年:63 ~ 20 ~ 48

21年:48+ ~ 75+

今年前4个月:75+ ~ 100+,近两个月稳定在100+。整体比去年超出30~50%。

国内油价变化(可选)

2011-2012年的

近4个月的,比11/12年还贵。

油价涨仅仅是一个代表,其它大宗商品没有逃得掉的。如下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较大的不锈钢主力期货价。

如下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尿素主力合约价。

去年底的拉闸限电,本质就是煤价大涨,而上网电价不让涨,电厂发得越多亏得越多。

近半年来,我把A股、港股的食品企业都看了一遍。基本上原材料、制造费用、运输费用,都上涨超过销量增长,即单位成本在上涨。

上图是海天的,海天作为食品业成本控制的翘楚,以前每年的原材料费用、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增幅都是低于销量的,偶尔个别持平,今年各项都是大幅超出,不过好在运费是下降的。

其他企业更惨,如下是仲景食品和李子园的,超出销量的费用增幅度更大、更全面。

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一大波消费企业发出涨价通知,远远不止下面的汇总。

由于经销商进货滞后于厂家涨价,要等老价格的库存消耗完毕,才会再进新价格的商品,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终端又滞后于经销商。很多商品的涨价在终端还没完全显现。

终端上,我的观察是,康师傅统一的桶装方便面起步价,已由4元涨至4.5元。洽洽150克原味瓜子,已由6元涨至6.5元。20多年不涨价的可口可乐,也终于涨价了。以常见的500ml塑料瓶为例,我上高中时就是3元。目前在不少大超市已涨至3.6元。占比最大的家庭便利店还没跟进,但根据我跟一些老板的聊天,进货涨他们就涨。乌江榨菜在京东上已经全面涨价,大概80克3.5元左右,但终端看还不明显。

如下今天我跟小区外便利店老板娘的对话:

我:随便(蒙牛冰淇淋)是不是涨价了,以前都是3元,现在怎么4元了。

老板娘:一箱涨了十几元。今年大部分(食品)都涨价了,很少有不涨的。

食品企业已经是最好的行业,一是因为需求是必选的,二是消费者基本是忠诚的(口味依赖),不会轻易换品牌。其他下游消费品只会更被动。

比如一直低迷的猪肉价,但是想想种植户一直在持续亏损,可以长期持续吗?一旦反弹的后果?

还有主粮价,既然油价和化肥价格大涨,而主粮价又很稳定,农民的盈利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可以长期持续吗?一旦反弹的后果?

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中国CPI构成。

中间很多项目,对很多人都是可选的。据说有些国家有核心CPI,我觉得对大多数国人来说,食品类(上图包含了可选的烟酒)、居住、交通,才是我们的核心CPI,正好对应食住行,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离不开的消费品物价。衣服有钱多买,没钱继续穿旧的也没关系。医疗保健其实对老年人更重要,你去大多数医院看看,排队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太。教育更是中产和有钱人的竞争游戏,反正双减我家就把孩子的英语培训停了,响应国家号召嘛^_^

房价这个就不用说了。这两年北京的房价又双叒叕涨了。我家小区外,一家有两间标准门面宽的便利店,最近把一间租给别人卖主食,估计房租承受不了了。另一家差不多大的菜店,据说一年50万,前一阵跟我老婆抱怨,说你看我生意挺好吧,根本不挣钱。弄个快递驿站,每天忙到晚(十点多),累死了!我可是住在五环外!从我家往西700米外的地铁站,到往东800外的路口,已经关得不剩几家店了。很多人说经济不好是疫情影响,我看未必,北京这几年疫情控制在一线城市还算好的了,因为防疫政策特别严。

交通就更不用说了,油价是最大的浮动成本。而且也会影响到菜价,因为从田间运送到城市居民身边,一般都要倒好几手。食品价、房价、交通价,这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价格!

利率与汇率周期

如下是最近10年中美利率、汇率等数据的对照图。

时间均选自当月1号,我们存款利率高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时,我用红色(差值>1个点)或橙色标识,小于时我用青色或绿色(差值>1个点)。

我给上表做了一幅图。

基本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我们,汇率和外汇储备就有压力,那些说我们有外汇管制可以高枕无忧的,可以休矣。18年之后为啥没啥影响,据说是房价透支了6个钱包,老百姓没钱了(建议自行搜索涨价去库存)!这一波如果汇率再被动咋办,难道透支10个钱包(加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吗?

另外要知道,当前美国基础汇率仅有0.5个点,美债收益率就如此之高。而美联储各派释放的信号都是要涨到3个点左右,因为他们的通胀已经在8个点上下。那时美债收益率又如何呢?

众所周知,日本为了刺激经济,近30年来一直实行近乎零利率。最近他们的汇率可惨了!

我记得两三周前,我查的还是12.5元。贬值有利经济可以刺激出口?持此观点的人看看,汇率暴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我现在终于明白,汇率的稳定有多么重要,我自己的总结是:汇率升值太快,会影响出口,因为成本按本币不变,但对外报价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而贬值太快,则影响消费,因为进口原材料按本币价格升高。

看看罢免了好几任央行行长、坚持放水的土耳其情况。

总结

请看看2010年初,经济学家对当年通胀的预测。

最后说说我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看法。

通胀问题:已经在路上了,但还没到最糟糕的时候,有些是厂家提价还没传导到终端,有些是下游在苦苦煎熬不敢提价。还在搞宽信用是饮鸩止渴,只会加重通胀。

汇率问题:汇率上升或下降太快,都会对经济有伤害,分别是出口和内需的消费。决定因素是本币利率与美债收益率是否有差值,低于美债会导致资本外流(本币存款吸引力下降)。

短期的基本面问题是疫情冲击,中期的问题是通胀和汇率,长期的问题是高房价和人口结构。短期的问题,我相信慢慢会解决。媒体上关于动态清零与躺平保经济的讨论就是证明,gov不支持你是讨论不了的,参见计生政策。钟院士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提出了类似中间路线的5种建议。我相信专家与gov最终会达成一致。但是中期和长期的问题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只好take it easy,走着瞧!

因为仓位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到4成,所以我的回撤很小。刨除4年生活的现金所需,按总可投资资产计,今年的回撤仅有-3%,另外大额存单贡献了约1%收益,加起来仅-2%,关键是我有这么多的子弹,可以等待至暗时刻。

留言讨论

推荐内容